法采 作品

第70章

    兜兜转转,杜泠静还是戴上了那套红珊瑚的头面。

     她一早被某人起身上朝的声音吵醒,没了睡意,干脆收拾梳妆准备去兖王府别院赴宴。

     她可不是习惯于等旁人都到了,才摆足架子姗姗来迟的人。

    这会梳好发髻,戴上头面,换了一身桃色绣团花褙子,并胭红褶裙。

     胭脂红裙与珊瑚红簪遥相呼应,面上敷了淡淡一层薄粉,柔唇染脂,陆慎如本要踩着时辰去上朝,但目光落在妆台旁的自己娘子身上,迈出房门的脚步又收了回来。

     他抿唇只反复打量自己刚梳妆好的娘子,秋霖等人见状相互对着眼神退了下去。

     杜泠静正对镜给自己坠了一对珊瑚珍珠的耳环,左右瞧了对称,站起身来,谁料刚转过身,就投进了某人的怀里。

     杜泠静被他吓了一跳,“侯爷不是去上朝了吗?” 然而他道,“你这样,我怎么去上朝?” 杜泠静愣住,见他半是含笑,又半是惆怅,一边瞧她,又一边摇头。

     她似刚从晨曦的微光中,扑着翅膀飞出来的红色蝴蝶,就落在他的眉尖。

     陆慎如叹气,“可惜今日朝会事多又繁,我恐怕要晚些时候才能赶过去。

    ” 不过是兖王和兖王妃的春花宴而已,闲情雅致的宴请与朝中大事关系不大,似魏琮尚在养病之列,便不准备去了,独年嘉前往。

     而她这位侯爷更是诸事缠身,杜泠静本还以为他不去,只有她代他前往,亦与年嘉小聚。

     但他说会赶过去,又说可惜。

     杜泠静眨眼看他,见他一双眸中只映着她的影子。

     有什么可惜?总不能是她打扮了,就只让他一个人看。

     她侧身要从他怀中出来,他扣着她的腰不肯放,低声叮嘱她。

     “少吃些酒。

    ” 她酒量委实是好,可多吃上几杯,却也有酡红的酒晕浮现在脸颊上。

     本就已不可方物,若再添些酒晕,他只怕有些失了神的,目光要缠在她发梢了。

     他陆侯的夫人,是旁人能看的吗? 他只能跟她道,“等下朝我去接你,记得少吃酒。

    ” 杜泠静:“……” 他说得好像她是什么酒鬼。

     她连忙推了他快去上朝,本来就比百官都晚,再晚就连皇上也要等他。

     杜泠静推走了某人,稍稍用了点饭,时候就不早了,年嘉派了人来催她。

     “郡主启程了,夫人也快前往吧。

    ” 杜泠静恰也收拾停当,崇平亲自护送,一路往京外的兖王别院而去。

     不想杜泠静到了兖王的别院外,当先见到的不是年嘉,却是卫国公世子夫人、杨家大小姐杨金瑜。

     兖王和王妃遍邀京中旧臣新贵,杨金瑜在应邀之列并不奇怪。

     她亦看到了杜泠静的马车,神色冷淡,又见兖王府的管事当先去迎杜泠静这位陆侯夫人,面色更是阴沉,却也并不多言一句,暗暗吸气恢复了神色,与人说笑着进了别院之中。

     自拂党与荣昌伯府杨家的事后,杨家那两位犯事的小爷是被重判还是被赦免,都与她无关,至于杨大小姐杨金瑜,她也只当从不曾相识便罢了,没什么交集才好。

     她这边进了别院花园之中,年嘉就快步上前迎了她。

     兖王的别院当真是云集京中贵胄,杜泠静只见别院里处处花团锦簇,但人比花还多,锦衣华服行走其间,只为花宴更添鲜艳。

     杜泠静不禁道,“兖王府的别院真是阔大,不然这么多人如何招待得下?” 一旁引路的王府婢女道,“回夫人,这是王府在京郊最大的别院了,只是逢着春闱的年份,王爷与王妃请来的贵客实在是多,左右邻着的两家都开门借了园子给王府,不然也怕招待不周。

    ” 年嘉说这种邻家借园的事,也是时有发生的,“谁人不喜欢为旁人锦上添花?” 兖王虽不掌朝堂大权,可辈分高,又得皇上敬重,在宗室里、在整个京城的高门中,颇有些名望。

    兖王府办花宴,谁人不给他捧场? 年嘉记得东侧是另一位宗亲家的别院,婢女连道正是,说东侧邻家,“借了后花园给王府。

    ” 年嘉又问,“那西侧邻居是谁家?” 她想不起来,婢女却道。

     “西侧是保国夫人新置办的别院。

    保国夫人借出了后园的小院,给王府的贵客们落脚休歇。

    ” 竟是保国夫人,是魏家的别院。

     年嘉没什么可问的了。

    婢女将二人引去兖王妃面前见礼。

     兖王妃上次见了杜泠静,便对她颇为喜爱,此番也留她多说了会话,眼见来见礼的人越发多了,才让她四下里随意闲逛赏花。

     杜泠静和年嘉在花园里走了没多远,便见着有人从另一路往这边走来。

     不巧正是出借了院子落脚的保国夫人,她身侧跟了不少夫人,其中恰就有万老夫人,而万老夫人身后,正是杜润青。

     年嘉准备换条路走,杜泠静都随了她,不过也回头看了秋霖一眼。

     秋霖低声在她耳边。

     “夫人放心,我让艾叶偷偷跟着二姑娘了。

    ” 今次的兖王府花宴人这么多,就算要行再秘密的事情,也保不齐会出了岔子,被人发现。

     在此间闹出事来丢了人,可就满京城都知道了。

     杜泠静暗暗捏了手,与年嘉一道换了另一条路,这条路从一片紫竹林中穿过,从一处假山上的高台边花路小道路过。

     她们刚走过去,便听到高台上有人作了首诗,兖王爷在旁抚掌道妙,一旁的人凑上前赏评起来,兖王更是夸赞不止。

     年嘉抬头瞧了一眼,笑起来,“你瞧是谁人作诗?” 她叫了杜泠静,杜泠静不禁也抬头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