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乙 作品

第31章 白蛇传剧本与前期准备

    整部电影的基调不太一致。

    为了节省工期,这部《白蛇传》可能更多的要以戏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和配乐。

     池影听过很多戏曲版的《白蛇传》,这个著名的民间故事,各个剧种都演过。

    在众多《白蛇传》剧种中,池影反而最喜欢粤剧版的戏曲音乐。

     她还有个考虑,就是如果卖到海外,海外华人和东南亚地区受粤语的影响更大一点,当年很多“下南洋”和“上金山”的华人,都是沿海一带的。

    用粤剧唱腔音乐,可能会更有观众基础。

     虽然整个故事讲的还是《白蛇传》,但是池影还是希望旧瓶装新酒,电影能讲出新意,整部电影更多的是以群像来重新演绎这个故事。

     在在池影的剧本中,这个故事是以法海视角开始的,她为法海加了一个与以往各版不同的设定,就是“法海”是个青年和尚,不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同时“法海”也是佛教护法神八部众中——“龙众”护法那迦神的转世。

     佛祖让那迦来到尘世中,是为了让他尝尽世间百态,最后能度化众生。

     但是那迦作为“龙众”,出生后更热衷于降妖伏魔。

     故事中,法海一出生便被丢在寺庙门口,被金山寺的方丈收养,少年便天资聪慧,一目十行,对佛法经注的领悟更是超凡脱俗,所以可以算是年少成佛,是一个得道高人。

     但是也因为这样的生长环境,他却未经历过人间八苦。

    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法海”并没有经历过各种欲望的诱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这个故事其实讲的不仅仅是“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更多的讲的是“法海”和“青蛇”欲望。

     电影中的4个主要人物——白蛇、青蛇、许仙和法海四个人中,其中有三个人都是“蛇”的化身。

     白蛇和青蛇是显性的“蛇”,她们一出场就是“蛇妖”;而法海则是隐性的“蛇”,因为在佛教传说中,那迦是“龙众”,但是在印度佛教传说中,那迦是蛇神,曾在大雨中以蛇身为佛祖护法,在很多佛教壁画中,那迦就是半人半蛇的形象。

    最后法海与两位蛇妖斗法的时候,法相也是似龙又似蛇。

     非常巧合的是,在中外神话中,“蛇”都是欲望的化身,所以池影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可以让外国人轻松地看懂这个故事。

     “白蛇”是一条白色的蛇,虽然它也是欲望化身,但是它是纯洁的,所以在故事中白蛇是“真情”的代表,她是因为真的爱许仙,所以才去和许仙一起生 活,即使被雷峰塔压了千年,也没有后悔过。

     而“青蛇”则是欲望的化身,这个欲望并不是刻意的、放纵的,而是天生的,因为小青只经过了五百年的修炼,所以小青并不能很好地克制欲望。

     同样,小青也没有经历过人世间的种种,她更多的是在模仿白蛇。

    比如说白蛇想要在人间寻找真情,她也想去寻找真情;白蛇去爱一个人,她也想去爱一个人。

    但是更多时候,小青没有明白这些行为其中的含义,只是单纯地模仿,所以她其实是“欲望”的化身,只是按照欲望行事。

     “许仙”则是中国古代传统男人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