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月初一是元日。

     大街上人来人往,走亲戚的,逛街的,出门上香的,去皇城外瞧教坊司新年表演的,都早早的便出了门。

     路两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两旁热闹的街市,各色搭起的彩棚,摆卖冠梳的、珠翠步摇头面儿的、各类布匹衣着的、新鲜吃食的,绢绒花朵儿的、领抹靴鞋物件儿的,应有尽有。

     杨蔓娘想起之前在李氏小报上,看到的一则有关假期的轶事,说某御史台官员认为新年放假七日太过浪费时间,于是便向官家上书,希望将这七天假期缩短为五天。

    然后,官家同意了。

    但是,其他的官员却很不满意,之后又纷纷上书,要求改回来。

    所以就这样,官家又将五天假期延长为七天。

     杨蔓娘撩起牛车车帘儿,瞧着两旁格外热闹的街道和摩肩接踵的行人。

     心里忍不住暗自吐槽: “谁乐意当牛马天天上班啊!想来官家本人,也想多休息休息,感受一下这喜悦的节日气氛,与民同乐。

    所以,才再次将新年假期改为七日了吧!” 保康门大街离桑家瓦子不远,虽然路上有些堵车,但牛车晃晃悠悠,还是不到两刻钟便到了。

    杨蔓娘付了牛车钱,带着二人进了瓦子大门。

     瓦子是时下最著名的一种娱乐场所,尤其是大型的瓦子,是各类艺人展示自己技能的场所,也是汴京城演艺集聚的区域。

    就像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这里以集群化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表演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

     瓦子勾栏里日夜表演杂剧及讲史、傀儡戏、说书,影戏、杂技吹弹、舞拍、杂剧、舞剑,变戏法儿、胜花、泥丸、马球,翻花绳儿,鼓板、投壶这些。

     还有斗蛐蛐儿,斗鸡,花弹、蹴鞠、分茶、弄水、踏混木、散耍、讴唱、息器、水傀儡、弄烟火、鬻水道术这些喜闻乐见的节目,兼容并蓄,汇集了各种满足市井需求的娱乐表演。

     同时这些瓦子里的演出,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连锁效应,带动了瓦子的其他小食经济,有各种酒肆、茶坊、食店、摊铺儿,药材铺子。

     还有卖古玩、字画的,剪头发的,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那些从南到北的生意人,或是无聊来此消遣的人们,都习惯于在瓦子里买了各种小吃零嘴儿,一边吃一边逛各个勾栏,遇到喜欢的表演,便付了钱进去观看。

     几乎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瓦舍勾栏里天天都有演出。

     终日居此,不觉抵幕。

    人们在这里消遣,一点儿也不觉得无聊,时光便是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大姐,咱们先去张家瓦缸吃了早饭再逛吧!” 桑家瓦子作为汴京最大的瓦子,相比于其他的普通瓦子,待客大厅的装修要更加精致有格调。

     整个大厅用雅致的挂画和高档的屏风装点得很有格调,纱帘后面还有两个穿青色圆领绸衣的小娘子抚琴助兴。

     不过,这对于没有吃早饭的杨盼娘来说都不重要,好吃的张家瓦缸店才是此行的第一站。

     “好。

    ” 杨蔓娘笑着点了点头,早上没吃吃朝食,在牛车上呼吸了一路清凌凌的冷空气,她的肚子也有些饿了。

     张家瓦缸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怪异,却是桑家瓦子里的名小吃,其名声和汴京出名的曹婆婆肉饼,宋五嫂鱼羹也不遑多让。

     瓦缸是一种具有浓厚江西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通常被逛瓦子的人用作早点和夜宵,这种小吃以瓦罐儿为容器,放入新鲜的蘑菇,竹笋,银耳,鱼肉,羊排骨,枸杞,红枣,加上水用木炭火高温煨制两个时辰,味道别具一格的非常鲜美,并且含有很高的营养。

     一大早的,喝一口瓦罐儿里热气腾腾的鲜美汤汁儿,简直是一种享受。

     “大姐,我刚才瞧了门口的水牌,今儿个象棚里午时有元日相扑比赛,他们请来的都是汴京的高手,曹铁拳、赤毛朱超、撞倒山、铁板沓、杨长脚都来了,进去一人要收七文钱,好些人都说要早些排队呢。

    ” 老二杨士林吃了一块瓦罐里的羊排骨,笑着道。

     在瓦子勾栏里看相扑比赛,自然要花钱的。

     宋朝瓦子里的勾栏,就和现代商场里的电影院似的,随便进商场去逛一逛不要钱,但是进电影院看电影自然是要花钱买票的。

     瓦子里,勾栏之间都砌有墙和门,专门有人收费,才能进去观看表演。

     “啊,二哥,那女子相扑请来了谁啊?有没有锦勒帛?” 不等杨蔓娘说话,一旁的老二杨盼娘先急了,她可是对方的粉丝。

     广场妙戏斗程材,未得天颜一笑开。

    角抵罢时还罢宴,卷班出殿戴花回。

    如今的大宋,相扑风靡全国,相扑就像蹴鞠一样是全民.运动。

    不管是官方,还是市井民间,不管是上层社会,还是下层社会,相扑都广受欢迎。

     在朝中,官家还设有“皇家相扑队”,相扑手一共有三十六人,都是从御前侍卫中挑选出来的,臂力过人的大力士,每年在宫廷宴会上表演。

     而在勾栏瓦舍中,为了招徕观众,各家勾栏也会经常开设相扑表演。

    刚才杨士林所说的那些名字,便是市井中出名的男子相扑手。

     不过,大宋的女子也不甘落后。

    如今不仅男子相扑盛行,女子也是一样,女子相扑甚至比男子相扑更加的受欢迎。

     杨蔓娘刚穿越的时候,第一次听说瓦子里有女子相扑,还愣了一会儿,这和她心目中宋代女性的保守形象有点格格不入,如今听了倒是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般表演相扑的勾栏,通常也会安排女相扑表演,如今汴京城出名的女相扑手也不少,前十名,有嚣三姐、黑四姐、绣勒帛、锦勒帛、韩春春、赛貌多、后辈侥、女急快、侥六娘、赛关索。

     当然这都是诨号,不是真名。

    她们都跟男相扑手一样,以相扑为职业,在瓦舍勾栏中进行相扑表演赛,并且打响了名头。

    就像瓦子里的明星一般,在市井中有不少的粉丝,每到比赛的时候,还有人去官扑店下注输赢。

     譬如杨盼娘,她便是锦勒帛的铁杆粉丝儿。

     因为她体重过两百六十一斤,是所有女相扑手里最重的,每次都是以绝对的实力将对手压倒。

    而杨蔓娘自己,则比较喜欢善于斗智的赛关索。

     常言道:相扑的有力使力,无力斗智。

    虽然赛关索只有一百三十多斤,是所有女子相扑手里最瘦的。

    但是却擅长斗智,使用技巧角力,总是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将对手放倒,令人大呼过瘾。

    倒是有点像《水浒传》里的有浪子燕青,是个实实在在的技术流相扑高手。

     不过,今天的杨盼娘注定要失望了。

    那锦勒帛因为吃坏了肚子,身体不适,今日没有出献台参加比赛。

     不过嚣三姐、韩春春、赛貌多、后辈侥、侥六娘、赛关索都来了,因为都是有名的相扑手,所以到场来看的人很多。

    能一次容纳一千五百人的象棚,几乎挤得满满当当。

     这一场擂台,便是侥六娘对赛关索。

     宋代的相扑比赛已有正式的规则,部署为二人签生死文书、检查服装、宣布社条、主持比赛。

    社条高喊着让双方公平竞争,不准施行不正当的手段暗算。

     “开始!” 随着黑旗挥动,部署高声宣布比赛开始。

     比赛一开始有些平淡,那侥六娘身长一丈,体型威猛,而赛关索则瘦小身材。

     所以,一开始,侥六娘便大喝一声扑了上来。

    试图凭借身高和体重的优势,直接压服瘦小的赛关索。

     而为了不被对方捉住直接角力,赛关索只能依靠步法与对方周旋,带着侥六娘不断的在全场挪腾转圈儿,消耗对方的体力。

     “哎呀,这个瘦娘子赛关索,一点都不爽利!” “就是,你倒是摔啊,满场子跑什么!没吃饭啊,忒不爽快!” “快下去吧,赛关索!” “就是,不爽利,下去吧!” 底下的看客,尤其是那些没耐心急性子的的,看着比赛这么久,双方还都没有身体接触。

     都忍不住开始骂骂咧咧,甚至有人发出不满的嘘声。

    颇有一点武松醉打蒋门神,周围看客的感觉。

     不过,台上的赛关索不为所动,面色冷峻,依旧不断的在献台上辗转挪腾,躲避着试图抓住她的侥六娘。

     她的计策很成功。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侥六娘脚步开始乱了。

     整个人开始气喘吁吁,呼吸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