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原本。

     杨蔓娘在这里,想要自己写一首打油诗的。

    她来大宋这么久,在书店里,也淘了好几本时下科考的读书人,为了科举考试总结的快速写诗的书,看完之后,基本的平平仄仄也搞懂了。

    太好的诗写不出,但是按着那些书里的法子带入一下,类似一片两片三四片这种诗,还是能拼凑出一首的。

     但是想想,在大唐夜宴这样的场合,在座的都是大唐最顶尖的文臣和武将,若是这些人被她做的一首打油诗给轻易征服了,那她笔下的大唐就太虚假,太没有说服力了。

     所以,杨蔓娘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自己写诗的想法。

    这首夜宴中秋诗绝不能是杜撰的打油诗,必须得是真正经典的,能镇压一个时代的经典诗作。

     而且,必须是大唐武德年间之后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最出众的朝代,毫无疑问是唐朝,唐朝是诗的年代。

    唐朝的诗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古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诗词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无数著名的诗人和被后人传诵的千古绝句,比如最经典的,诗仙李白的《将进酒》,诗圣杜甫的《兵车行》和《春望》,还有王维,高适,岑参,李商隐、杜牧这些大诗人都有惊人的传世之作。

     但是,杨蔓娘考虑再三,还是略过了,没有选则唐诗。

    毕竟,这中秋夜宴是杨蔓娘精心安排的一场大宋带给大唐的文化震惊。

    若是她笔下的女主雪梦萧,在夜宴中吟诵大唐中后期的有名诗人的诗句,虽然也很经典,也会让大唐君臣震惊。

    但是,对于大宋读者来说,恐怕就爽点不足了,降低了那种诗句来自自己朝代独有的骄傲和自豪感。

     所以,这首诗必须是大宋诗人写的。

     当然,大宋著名的诗人和诗句也很多。

    但要说宋朝最出名的还必须是中秋诗的,英明的读者老爷们自然也猜到了,毫无疑问是东坡先生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诗的经典程度自不必说,在杨蔓娘读书时期,可是语文考试每次必考的。

    也是宋人诗词的巅峰之作,历经千年,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依旧经久不衰,为世人所传颂,可见其本身的魅力和文学价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初时还有人还在窃窃私语,当雪梦萧背到第二句,便已经无人交头接耳了。

     及至到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整个麒麟德殿变得安静至极。

     不得不说,东坡先生的诗是大宋的瑰宝,是宋词的巅峰,是真正能够镇压一个时代得经典。

     在大唐,恐怕只有诗仙李白的《将进酒》,可以与之一教高下了。

     不过这个年代,诗仙李白才出生没多久,还没有做出那首享誉古今的《将进酒》。

    所以,女主雪梦萧背出的东坡先生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已经是独一无二了。

     顿时让的麟德殿的众人都震惊了,眼中异彩连连。

     佳作!这当真是佳作! 传世之佳作啊! 写诗或许需要文学素养,需要识文断字,但感受诗的美不用。

     不说文武双全的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饱读诗书的房玄龄魏征杜如晦,即使像程咬金这样的行伍粗人,在这一刻,都不由得被这首跨越时空而来的中秋诗给折服了。

     扯着破锣嗓子,起身高声赞道: “陛下,好诗,雪姑娘做的这一首,实在是好诗啊!” “哦,程将军不通诗书,竟也觉得这首诗好?” 皇帝李渊闻言笑着调侃道。

     程咬金大大咧咧惯了,也不以为意,站起身瓮声瓮气的道: “陛下,老程不通文墨,这样的诗老程虽写不出,却就是觉得写的好,写到老程心里去了,今夜有此好诗,当浮一大白才是!” “呵呵,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确实是好诗,恭喜陛下又得佳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诗开篇便以豪迈之姿,向浩渺苍穹发出千古一问,可见写诗之人胸怀之广阔。

    ” “不错,臣尤其喜欢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态度豁达,寓意也极好。

    ” “对,确实是好诗,绝对是能传颂千古的佳作。

    今日雪姑娘这首中秋词一出,余词俱废矣。

    ” “臣也以为......” 面对众人的一致赞赏,皇帝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