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希 作品
第43章 第43章含着一汪春水的美眸里三……
伏身,低头,热息扑在她耳畔,“我都道歉了,你还真怕我啊?”
虞兰芝慌得头也不敢抬,一溜烟跑了。
跑着跑着,她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大着胆子回头,登时就吓破了胆,梁元序负手站在原地,目光昭然若揭。
她没敢再回头,一连两日上衙,如做贼一般。
风平浪静,并没有她担心的什么不好的事发生。
似乎有点反应过度,杞人忧天。
虞兰芝重振旗鼓,欢欢喜喜继续当差。
宫城内,咸凤宫,陈太后不同以往,更未把冯太后召过来奚落,一对眉头紧蹙,忧心忡忡盯着脉案 ,恍神。
一份皇帝的,一份小皇子的。
小皇子着实命苦,梁妃生的并不顺利,眼瞅着有难产之相,都不用陈家的人动手脚。
谁知她挣扎一天一夜,奇迹般的生下了小皇子。
连老天爷都决意要放过的人,陈家偏不答应,最终梁妃香消玉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皇子被御医诊断出胎里带心疾,加诸降生时艰险,使得不足益发严重,身体格外孱弱。
弱到御医汗湿里衣,几度整理措辞,委婉道出小皇子的不足之症恐怕难以活到成年。
这已经是往好听的方向描补的。
此番意外完全出乎所有人预料。
所以,梁家才那么着急又送来一名庶女。
一名更健康聪明的,时人称小梁妃。
小梁妃可比梁妃厉害百倍,把皇帝整得病殃殃的,陈太后一句话也不敢多问。
咸凤宫一隅,最偏的偏殿内,不问世事的冯太后茹素礼佛,为命途多舛的小皇子祈福。
她的身份并不低,冯家的嫡女,冯家至今尚有爵位,无奈封侯的子侄戍边远离洛京数十年,鞭长莫及,不知不觉,她就成了孤魂一般的人物。
初六这日,郊社署来使觐见。
因冯太后有块先帝所赐的天然如意纹宝玉,最是祥瑞,经司天台卜卦,推算此玉倘若借满月礼祭告先祖时摆在供桌上供奉百日,再为小皇子佩戴,定能逢凶化吉,福寿绵延。
冯太后义不容辞,传了郊社署的人。
来取玉的是一位年轻的小掌固,十分美貌娇俏,且是那种白里透红的美貌,一双杏眸仿佛会说话,灵气逼人,很是讨喜。
冯太后不由多看了两眼。
小掌固自报家门,“卑职郊社署掌固虞兰芝拜见太后,祝太后福寿金安。
” 虞兰芝面上不动声色,心底暗暗震动。
这是她第二次接近凤尊。
在圆丘冬祭上凤冠翟衣,威仪万千的皇后,此刻衣裙半旧,头发花白,仅饰两枚素面金簪,有种暮气沉沉的落魄。
冯太后:“你父亲是……” “回太后,家父吏部虞侍郎。
” “虞侍郎啊。
”冯太后似乎在回忆,点头道,“是个好人。
” “承太后谬赞。
”虞兰芝恭谨道。
冯太后就没有再说话,轻轻捻动着佛珠,虞兰芝微微抬头,入目是太后沧桑的脸,闭目,嘴唇轻轻动,在念经。
她垂下眼睫,身姿笔直,安静地等待。
一盏茶后,冯太后缓缓睁开眼,那名小掌固依旧面色如常,垂首立在原地,恬淡清雅。
有种岁月静好的恍惚。
冯太后的手指微顿,放下佛珠,“上任多久?” 虞兰芝:“回太后,今天是第五日。
” “才第五日,比第五年的还要沉稳些。
” 虞兰芝弯唇谢太后夸赞。
“太常寺日常不简单,所涉署院繁琐,每逢祭祀祈福,郊社署花钱如流水,许多账目真是让人看不懂说不清。
”冯太后淡淡道。
虞兰芝垂首认真听着。
冯太后也不需要她接话,“做掌固的,把文书写明白了才要紧,不要跟着旁人乱署名。
”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句话。
虞兰芝眉心微动,到底年轻,抬眸时眼底流转诧异。
冯太后没再理她,一旁安安静静的大宫女则走上前,将玉匣交给虞兰芝。
虞兰芝颔首,打开检查无误,躬身告退。
回到廨所,粗使婆子来送午膳。
公厨手艺不错,做的不难吃。
虞兰芝简单扒拉几口,还在回想冯太后的话。
太后娘娘在帮她? 而她的书案,此时正躺着两份文书,裴掌固与季掌固交给她的,六月太庙祭祖的各项祭品花销呈报,让她署上自己的名字直接交给典簿。
上面的账目虞兰芝都看得懂,但这些钱她没过过手,更没见过具体的祭品,那些也不是她负责的。
无从判断真假。
咀嚼冯太后的话,她轻轻捏了把汗,笑着将文书还了回去,“这些我看不懂,不敢越过署令随便署名,二位如不急,待明早我去……” 裴掌固一把扯过文书,“你若没空就先不署名。
” 季掌固扫她一眼没说话。
大家各忙各的不再交流。
虞兰芝嘴角抿了抿。
官场上她还有些许稚嫩,但是她有超级聪明的阿爹。
初六这日一回到家,虞兰芝就让荔枝盯着点上房,留意虞侍郎回没回府。
不巧的是偏偏这日虞侍郎在宫里当值,她只好先按下不表,小心行事,每日不动声色观察同僚一举一动。
菱洲那边的情况十分平稳地进行着。
陆宜洲的护卫周鸣,到达菱洲的第一件事就是抄掉专供敏王府柴火的樵夫老窝。
这可不是普通的樵夫,军伍出身,混过绿林,劫过官银,持有五六张不同身份的路引,只要给钱,敏王府都敢烧,做梦也没想到前脚回了老窝,后脚就被大理寺的人跟过来抄家。
官兵如狼似虎,扑上来拿人,打断腿骨铁链子一锁,扔进囚车,完事。
既不听他喊冤,也不管他投诚。
好一番兴师动众的抓捕。
陈太师已死,再盯着敏王府的案子打压陈氏一族意义不大,陆宜洲交给周鸣处理,自己则去了趟菱洲的漕运。
菱洲漕运,几乎掌管了全国矿冶、茶盐、军器的运输,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货栈,无一不姓陆。
亦是洛京陆氏的祖籍,陆家的势力在这片土地盘踞了上百年。
朝局动荡,暗处不知有多少张垂涎欲滴的嘴脸,蓄势待发。
陆宜洲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平衡各方势力。
当梁家开始有意无意触碰陆家底线,插手盐铁司,他立即奉祖父之命前往
跑着跑着,她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大着胆子回头,登时就吓破了胆,梁元序负手站在原地,目光昭然若揭。
她没敢再回头,一连两日上衙,如做贼一般。
风平浪静,并没有她担心的什么不好的事发生。
似乎有点反应过度,杞人忧天。
虞兰芝重振旗鼓,欢欢喜喜继续当差。
宫城内,咸凤宫,陈太后不同以往,更未把冯太后召过来奚落,一对眉头紧蹙,忧心忡忡盯着脉案 ,恍神。
一份皇帝的,一份小皇子的。
小皇子着实命苦,梁妃生的并不顺利,眼瞅着有难产之相,都不用陈家的人动手脚。
谁知她挣扎一天一夜,奇迹般的生下了小皇子。
连老天爷都决意要放过的人,陈家偏不答应,最终梁妃香消玉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皇子被御医诊断出胎里带心疾,加诸降生时艰险,使得不足益发严重,身体格外孱弱。
弱到御医汗湿里衣,几度整理措辞,委婉道出小皇子的不足之症恐怕难以活到成年。
这已经是往好听的方向描补的。
此番意外完全出乎所有人预料。
所以,梁家才那么着急又送来一名庶女。
一名更健康聪明的,时人称小梁妃。
小梁妃可比梁妃厉害百倍,把皇帝整得病殃殃的,陈太后一句话也不敢多问。
咸凤宫一隅,最偏的偏殿内,不问世事的冯太后茹素礼佛,为命途多舛的小皇子祈福。
她的身份并不低,冯家的嫡女,冯家至今尚有爵位,无奈封侯的子侄戍边远离洛京数十年,鞭长莫及,不知不觉,她就成了孤魂一般的人物。
初六这日,郊社署来使觐见。
因冯太后有块先帝所赐的天然如意纹宝玉,最是祥瑞,经司天台卜卦,推算此玉倘若借满月礼祭告先祖时摆在供桌上供奉百日,再为小皇子佩戴,定能逢凶化吉,福寿绵延。
冯太后义不容辞,传了郊社署的人。
来取玉的是一位年轻的小掌固,十分美貌娇俏,且是那种白里透红的美貌,一双杏眸仿佛会说话,灵气逼人,很是讨喜。
冯太后不由多看了两眼。
小掌固自报家门,“卑职郊社署掌固虞兰芝拜见太后,祝太后福寿金安。
” 虞兰芝面上不动声色,心底暗暗震动。
这是她第二次接近凤尊。
在圆丘冬祭上凤冠翟衣,威仪万千的皇后,此刻衣裙半旧,头发花白,仅饰两枚素面金簪,有种暮气沉沉的落魄。
冯太后:“你父亲是……” “回太后,家父吏部虞侍郎。
” “虞侍郎啊。
”冯太后似乎在回忆,点头道,“是个好人。
” “承太后谬赞。
”虞兰芝恭谨道。
冯太后就没有再说话,轻轻捻动着佛珠,虞兰芝微微抬头,入目是太后沧桑的脸,闭目,嘴唇轻轻动,在念经。
她垂下眼睫,身姿笔直,安静地等待。
一盏茶后,冯太后缓缓睁开眼,那名小掌固依旧面色如常,垂首立在原地,恬淡清雅。
有种岁月静好的恍惚。
冯太后的手指微顿,放下佛珠,“上任多久?” 虞兰芝:“回太后,今天是第五日。
” “才第五日,比第五年的还要沉稳些。
” 虞兰芝弯唇谢太后夸赞。
“太常寺日常不简单,所涉署院繁琐,每逢祭祀祈福,郊社署花钱如流水,许多账目真是让人看不懂说不清。
”冯太后淡淡道。
虞兰芝垂首认真听着。
冯太后也不需要她接话,“做掌固的,把文书写明白了才要紧,不要跟着旁人乱署名。
”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句话。
虞兰芝眉心微动,到底年轻,抬眸时眼底流转诧异。
冯太后没再理她,一旁安安静静的大宫女则走上前,将玉匣交给虞兰芝。
虞兰芝颔首,打开检查无误,躬身告退。
回到廨所,粗使婆子来送午膳。
公厨手艺不错,做的不难吃。
虞兰芝简单扒拉几口,还在回想冯太后的话。
太后娘娘在帮她? 而她的书案,此时正躺着两份文书,裴掌固与季掌固交给她的,六月太庙祭祖的各项祭品花销呈报,让她署上自己的名字直接交给典簿。
上面的账目虞兰芝都看得懂,但这些钱她没过过手,更没见过具体的祭品,那些也不是她负责的。
无从判断真假。
咀嚼冯太后的话,她轻轻捏了把汗,笑着将文书还了回去,“这些我看不懂,不敢越过署令随便署名,二位如不急,待明早我去……” 裴掌固一把扯过文书,“你若没空就先不署名。
” 季掌固扫她一眼没说话。
大家各忙各的不再交流。
虞兰芝嘴角抿了抿。
官场上她还有些许稚嫩,但是她有超级聪明的阿爹。
初六这日一回到家,虞兰芝就让荔枝盯着点上房,留意虞侍郎回没回府。
不巧的是偏偏这日虞侍郎在宫里当值,她只好先按下不表,小心行事,每日不动声色观察同僚一举一动。
菱洲那边的情况十分平稳地进行着。
陆宜洲的护卫周鸣,到达菱洲的第一件事就是抄掉专供敏王府柴火的樵夫老窝。
这可不是普通的樵夫,军伍出身,混过绿林,劫过官银,持有五六张不同身份的路引,只要给钱,敏王府都敢烧,做梦也没想到前脚回了老窝,后脚就被大理寺的人跟过来抄家。
官兵如狼似虎,扑上来拿人,打断腿骨铁链子一锁,扔进囚车,完事。
既不听他喊冤,也不管他投诚。
好一番兴师动众的抓捕。
陈太师已死,再盯着敏王府的案子打压陈氏一族意义不大,陆宜洲交给周鸣处理,自己则去了趟菱洲的漕运。
菱洲漕运,几乎掌管了全国矿冶、茶盐、军器的运输,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货栈,无一不姓陆。
亦是洛京陆氏的祖籍,陆家的势力在这片土地盘踞了上百年。
朝局动荡,暗处不知有多少张垂涎欲滴的嘴脸,蓄势待发。
陆宜洲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平衡各方势力。
当梁家开始有意无意触碰陆家底线,插手盐铁司,他立即奉祖父之命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