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所有物

    会有那种预感?又为什么会对祝回产生这种意识? 他……真的正常吗? 他有堪称灾变因子绝缘体的体质,还有比一般向导强一些、训练效果出奇好的体质。

     徐寻月有一件关于他自己的、他一直在探寻的事。

     向导学院的老师喜欢给新生讲他学生时期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他十四岁来帝都求学的那次。

     帝国规定,地区需要在每个月月初动用飞行器,将上个月新觉醒的青少年载到帝都白塔进行培养,飞行器上配有当地官员和两所学院派来的、专门负责这方面的老师。

     灾变就是在徐寻月去往帝都时发生的。

     他乘坐的那艘飞行器直直撞进了一大团黑色的云朵里,然后,飞行器的零件开始罢工,功能开始失灵,飞行系统发出警报声,场面乱作一团。

     现在想来,那黑乎乎的东西大概不是雷云,而是聚集起来的灾变因子。

     在混乱而刺耳的尖叫声中,在疾速下坠的失重感中,徐寻月失去了意识,等他再次醒来,周围的一切就已经变了。

     他去往帝都的日子在五月初,阳光明媚,暖风熏人,然而一闭眼再睁眼,耳边却只剩呼啸而过的寒风。

     就像早年记录里人类飞机的失事现场一样,飞行器断成两截,后半截不知所踪。

    徐寻月的座位在前半截,周围尽是同路人的尸体。

     有的已经僵硬,有的尚带余温,但无一例外,都已经死了。

     徐寻月一直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活着。

     他有什么特殊之处,让自己能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 或者说,这场灾难在他昏迷期间改变了他的什么,他才得以存活。

     暂时活下来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走出去。

    当时,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失效了,他没法与外界沟通,只能根据自己的常识和昏迷前的记忆分辨方向,判断自己大概处于哪个地区。

     然后相信自己的判断,朝选定的方向一直走。

     走着、走着,直到眼前忽然一黑,世界焕然一新。

     前一秒,周围还是能把天空照亮的刺眼白雪,后一秒,却进入了满是废墟的黑夜。

     在灾变发生半年后,这样的一步终于有了名字,它被称作“走出灾变区”。

     或许就是那次的经历改变了他,导致他体质增强,对灾变因子的抗性也格外的高。

     ——徐寻月很早就这么推测过了,但也仅仅到此为止。

     现在,他有了更加大胆的联想。

     他怀疑四年前从灾变区回来的帝君被污染了。

     但他自己,可能在十四年前就被污染过。

     只是他抗住了、与之共存了,所以神志清醒,不曾失控,甚至之前从未考虑过这种可能。

     白塔专著,《灾变区野外生存守则》中曾提到,说灾变生物的体/液不能沾,人类只要皮肤沾上,转化为灾变体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如若没戴防护面具,灾变生物的体/液直接喷溅入人类口鼻,人类就有几乎百分之百的概率转化为灾变体。

     就像帝君能够污染易程礼,如果他的推测成立,那他其实也“污染”了祝回。

     在这个角度上看,他是自己这支的“污染源头”,祝回就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唯一一个第一代,他对祝回那种不讲道理的、带有原始色彩的欲望也就说得过去了。

     祝回的身体里有他的烙印,而祝回的血液里,也至今残存着他当初注入进去的、无法被人类身体消解那部分的元素。

     正因如此,祝回得到了他的一部分特性——对灾变因子的抗性。

     这也能解释徐寻月第一次进入祝回精神图景时看到的景象:大片大片的灾变因子被禁锢在雪原上,白多黑少,没有进一步移动蔓延、深入污染的趋势。

     或许原本,他们的匹配度不会有60.01%,但一切从他救下祝回、给祝回喂了自己手心血的时候就注定了。

     祝回小时候喝过他的血。

     现在还经常交换体/液。

     ……怪不得匹配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