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跃然 作品
快穿之回收站 第42节
来,力气也比许多男孩子大,不如就叫你赛子吧!”
丑丫咧嘴傻笑,“嗯,那我以后就叫赛子了!”
“这名字可好,都能赛过男子咧……”
“对对,赛子,叫着也好听!”
陶婆子和于二娘也跟着捧起了场。
江家这个小会圆满完成。
各人都有自己的事忙。
陶婆子忙活着做干饼,她听从江易的建议,在白面里头混了些粗粮,又加上些配料,做出来的干饼有甜咸两种。
甜的里头加了点红糖和核桃瓜子碎粒。
咸干饼里则加些肉松和葱碎。
这样的干饼,咬起来满口留香略带松软,又不易坏,吃腻了一样还可以换一样。
于二娘则用江易给的布,做起了睡袋。
江易给于二娘的,是在旧衣库里找着的一些废布料。
按说布料再怎么样都能找着用处,不会沦落到进回收站。
但这些布料实在是太古老了。
在江易还没出生的年代里,夏国有一段经济落后时期。
那个时候物资匮乏,老百姓在吃穿上都极为节俭节约。
而一种化纤布料就悄然流行起来,人称“的确良”。
这布料是百分之百纯化纤的,里头一点天然纤维都没有。
的确良衣服挺括滑爽,染色鲜艳,不易褪色,耐磨耐洗、干得又快……这些优点,可不就受到了夏国老百姓的追捧?商店里刚进货,都会被一抢而空。
哪个小年轻能穿上的确良的衣裤,走在街上,那都是最靓最拉风的时髦精。
然而那是因为市场上面料种类稀少,老百姓手里的余钱不多的缘故。
等到后来,市面上又有了各种混纺和针织面料,兼顾天然和化纤面料的优点,又多了弹性和舒适度,曾经的宠儿,的确良布料也就渐渐被淘汰了。
而当初把这个布料当成宝贝收藏的老百姓,最后也只能叹着气把它们送进回收箱了。
江易就在旧衣库里,找到了四块深色厚的确良,想想正好睡袋用的上,就拿出来让于二娘加工了。
至于江易自己,先前已经在城外荒凉无人的地方试验过了电池和废油的组合投弹的威力。
这会儿不合适出城,他就只能在江家小院的工作间里,琢磨野外生存用到的各种工具。
三天过去,凤柳城外的流民已经有上百号人。
进城的限制更加严格了。
而且开城门的时间,也比从前大大缩短,每日只在午时开那么半个时辰。
进不了凤柳城的流民,就只能在城门外搭个窝棚栖身,靠着乞讨求生。
大概官府也怕闹出大乱子,只得在城西城门几百步远的地方,开设了粥棚。
这粥就是些陈米,混入米糠,再加些菜根瓜皮之类,用大锅煮了,再运到粥棚,能供应每个流民每日能领到一碗半稀不稠的粥,虽然不饱,也
江家这个小会圆满完成。
各人都有自己的事忙。
陶婆子忙活着做干饼,她听从江易的建议,在白面里头混了些粗粮,又加上些配料,做出来的干饼有甜咸两种。
甜的里头加了点红糖和核桃瓜子碎粒。
咸干饼里则加些肉松和葱碎。
这样的干饼,咬起来满口留香略带松软,又不易坏,吃腻了一样还可以换一样。
于二娘则用江易给的布,做起了睡袋。
江易给于二娘的,是在旧衣库里找着的一些废布料。
按说布料再怎么样都能找着用处,不会沦落到进回收站。
但这些布料实在是太古老了。
在江易还没出生的年代里,夏国有一段经济落后时期。
那个时候物资匮乏,老百姓在吃穿上都极为节俭节约。
而一种化纤布料就悄然流行起来,人称“的确良”。
这布料是百分之百纯化纤的,里头一点天然纤维都没有。
的确良衣服挺括滑爽,染色鲜艳,不易褪色,耐磨耐洗、干得又快……这些优点,可不就受到了夏国老百姓的追捧?商店里刚进货,都会被一抢而空。
哪个小年轻能穿上的确良的衣裤,走在街上,那都是最靓最拉风的时髦精。
然而那是因为市场上面料种类稀少,老百姓手里的余钱不多的缘故。
等到后来,市面上又有了各种混纺和针织面料,兼顾天然和化纤面料的优点,又多了弹性和舒适度,曾经的宠儿,的确良布料也就渐渐被淘汰了。
而当初把这个布料当成宝贝收藏的老百姓,最后也只能叹着气把它们送进回收箱了。
江易就在旧衣库里,找到了四块深色厚的确良,想想正好睡袋用的上,就拿出来让于二娘加工了。
至于江易自己,先前已经在城外荒凉无人的地方试验过了电池和废油的组合投弹的威力。
这会儿不合适出城,他就只能在江家小院的工作间里,琢磨野外生存用到的各种工具。
三天过去,凤柳城外的流民已经有上百号人。
进城的限制更加严格了。
而且开城门的时间,也比从前大大缩短,每日只在午时开那么半个时辰。
进不了凤柳城的流民,就只能在城门外搭个窝棚栖身,靠着乞讨求生。
大概官府也怕闹出大乱子,只得在城西城门几百步远的地方,开设了粥棚。
这粥就是些陈米,混入米糠,再加些菜根瓜皮之类,用大锅煮了,再运到粥棚,能供应每个流民每日能领到一碗半稀不稠的粥,虽然不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