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以这段日子,她应该很忙。

     文宣帝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因为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时间或许是不多了。

     很奇怪,徐敬甫一事未出之前,他还认为,自己尚且精力旺盛,能活的比他的父辈更长久,可徐敬甫案子一出,他就明白,他是真的老了,老到或许活不到下一个冬日。

     所以在他看来,有另一件重要的事。

     “自打朕登基以来,徐敬甫辅理多年有功,”他缓慢的道:“朕待他宽容,知晓他虽有私心,但也并没有追究,只是如今来看,他辜负了朕的信任。

    甚至通敌叛国……” “肖仲武死了,这些年朕听信徐敬甫的话,如今大魏可用的武将,竟无几人。

    那飞鸿将军禾如非还是个假的。

    乌托人早有预谋,只怕日后必成大患,太子那个德行,朕要是将这个位置交到他手中,”文宣帝苦笑一声,“他还不如朕呢。

    虽然朕优柔寡断,到底也算仁民爱物,他……有什么!” 最后一句话,既是失望,又是恼怒。

     如果广朔是太子的话,该有多好。

     那他可能早早的就将这把交椅,交到了广朔手中了。

     帝王虽然平庸,却也不算特别愚昧,他深知自己的嫡长子无才无德,这么多年,不肯拟下传位诏书,是因为他心中本来也就矛盾。

    一方面,他很清楚,广延坐上这个位置,对大魏来说是一种灾难。

    另一方面,大魏从未有过君王废长立幼,他一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想做那个“第一人”,也害怕承担起这个责任,于是一拖再拖,一忍再忍,终于将事情弄到了如今这个不可挽回的地步。

     “兰儿,”他看向兰贵妃,“朕很后悔,没有早一点做决定。

    ” 而如今,无论他怎么做,都将会在朝中上下掀起巨浪,流更多的血,死更多的人。

    而广延与广朔,无论他更青睐谁,都是他的儿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兰贵妃温柔的握着他的手,只道:“无论陛下做什么决定,臣妾都明白陛下的苦心。

    ” 文宣帝望向她:“这宫里,唯有你是朕的知心人。

    ” …… 兰贵妃回到清澜宫的时候,广朔已经在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