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她其实也想出来走走。

    这几日,她想了很多,最挠心的就是家中窘迫的境况。

    开源节流的道理,她知晓,王璟也知晓。

    在意识到库中钱财堪忧的时候,他就已经让家里过起了节省的日子。

    但家中的财源只有田产收获,年景不佳,仍是入不敷出。

    面对这般境况,徽妍其实也没什么办法。

    家中可用来做文章的,仍然是那二十顷地。

     昨日,她与王缪、周浚说起此事,周浚任府吏多年,虽不曾亲自管理过田产,但见多识广。

    他对徽妍说,每地官府都有管农事的官吏,徽妍可凭着父亲的名头和女史的身份,到府衙中拜访,询问本地可有善水利整田土之人,讨教经营田产之道。

    徽妍也觉得此事可行,今日到县邑来,亦是为了此事。

     王宅离县邑不远,十余里地,车马走起来,不多时就到了。

     徽妍不走运,官府里管农事的府吏告假,她白来了一趟。

    出来之后,天色尚早,只得陪着王萦去逛市集。

     陕县地属司隶,逢着集日,市中十分热闹。

    王萦许久不曾出来,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买,徽妍则是从未逛过县邑里的集市,看到些土产小物件,亦觉得新鲜。

     逛到一处卖布帛的街市时,王萦对织着各色鸟儿的绮爱不释手,徽妍则被素縑吸引了目光。

     縑,比绢结实,比锦便宜,在匈奴很讨人喜欢。

    她在王庭认识的每个人都有素縑的衣服,或为薄衫,或做衣里,很是普遍。

    听说,西域也一样,未染色的素縑价钱低于别的缯帛,用途甚广。

     而如今在这市中所见素縑,质地比她在匈奴看到的更好,徽妍忍不住看了又看,翻了又翻。

     “这位女君买縑么?”店主人笑容满面地走过来道,“此縑乃本地出产,今年新织的,女君看这经纬,这厚实,做什么都好得很。

    ” “一匹几钱?”徽妍问。

     “八百钱。

    ”店主人道。

     徽妍心里回忆了一下匈奴縑的价钱,一千五百钱,几乎贵上一倍,心忽然被触了一下。

     “六百钱。

    ”徽妍道。

     店主人忙摆手:“不可不可!女君,八百钱已是便宜了,女君看这质料……” “如今年景不好,粮价高,缯帛则充盈。

    ”徽妍掰扯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