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戚氏与下首的王璟、陈氏对视了一眼,微笑:“不知这位张公子年纪几何?” “三十七。

    ”于氏见众人面上笑容敛了敛,忙道,“这是乡间算的岁数,总要加上两年虚岁,从实说,张公子也就三十五。

    ”说罢,再转向戚氏,语重心长,“娣妇,徽妍也不小了啊,都二十四了,女史配孝廉,岂不正好?” …… “……若说弘农有谁人能配徽妍,我看,也只有赵公子了。

    ”二伯母胡氏滔滔不绝,“娣妇与贤侄都是文静脾性,乡邑之地不乏刁滑之辈,尔等偌大个家,总须有个说话硬气之人帮忙撑一撑。

    故而徽妍要招婿,须得招个强壮之人。

    这位赵公子,乃赵裘赵公次子,今年二十三,还未婚配,年纪比徽妍还小些。

    ” “赵裘?”王璟听到这名字,皱皱眉,“可是阳邑那位屠户?” “正是!”胡氏道,“阳邑距这家中也就半日路程,徽妍若想回来看一看,可是便利得很。

    ” 陈氏与戚氏相觑一眼:“可……这位赵公是屠户。

    ” “屠户又如何!”胡氏道,“侄妇,可切莫看不起屠户,赵公三四年前就不做屠户了,在郡中置了十几顷地,如今亦是个体面人家。

    他们家,如今只缺个能书善文的妇人,也是恰巧,丈夫前几日在乡宴上遇了赵公,与他说起徽妍。

    赵公甚是满意,他说了,年纪大些也无妨,嫁妆也好说,四顷田产便是。

    只要人过去,必当亲女儿一般疼爱。

    ” “四顷?”戚氏听着这数,有些咋舌。

     “都好说。

    ”胡氏笑眯眯,“徽妍不是有朝廷赏赐么?” …… “……孙公子可是个府吏。

    ”五叔母一边摇扇一边道,“姒妇家是出过仕的,我明白得很,自当找一个门当户对的才是。

    ” 戚氏听得这话,松一口气,道,“还是娣妇知我心。

    ” “那是当然。

    ”五叔母笑笑,“我曾在郡府中见过这位孙公子,也曾细细打听过。

    孙公子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郡官,他二十岁就入了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