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不知多少时日之后的事,而且纸四散于天下,述于诸子,行于百家,有违法令。

    ” “但是百家皆有可取之处。

    ”不等别人开口,李斯那声音紧随而至。

     “不管如何,眼下既是有纸张这等珍惜之物,暂以此物,引天下文人才士入秦可否?” 也就是在此刻,原本一直没有开口的始皇帝出了声道,“纸张一物,天下少有人知,你欲如何?” “眼下御书院修书、录史,未尝不可有集书一用。

    ” “抄录天下书,入国馆,后引天下文人墨客入咸阳。

    ” 【哇哦,不是稷下学宫的类稷下学宫是吧?】 “而且听说御书院一直缺人,也当让御书院能够独树一帜了。

    ” 【哎?名为御书院,实则翰林院?哦不对,不是翰林院,翰林那是肝中之肝的地方,还没权,但是御书院有些权力在。

    】 【按照李斯的意思,国馆甚至都要成御书院下属部门?】 【好家伙,什么叫临时部门的上位史啊,以后都不用解散了。

    】 【哎?等会儿!】 【这要是不解散,那我……不是一直被扣了???不至于不至于,我只管史书算天这种事情,其他的事情与我无关,我有正经编制的,我主职是秘祝,我是御书院绝对的临时工。

    】 “若真立赐国馆,当有人坐镇,何也?” “或许可请我师荀子出山,我师为稷下学院的祭酒,更是当世大儒,若是能够坐镇国馆,大抵无忧。

    ” 如果说以前师父与朝堂所行所做的事情相悖,那么如今一切就未必了。

     就像是林朝所言,若是国馆再起,那就是类似稷下学院之物。

     虽然名义上不同。

     但是日后,未必也是如此。

     “荀况?” 【哎,荀子也还活着呢?】 李斯、韩非:……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师父很长寿? 而且不仅仅长寿,身体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