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第四百六十章 番外之顾皇后
徐欢一索得男,事情不就完美了么?徐莹皱起了眉头,好在顾皇后还没生出儿子来,诸皇子中,唯徐欢之子出身最高,且当然还有盟誓之事,怎么看都更有竞争力。
啧,做皇后又如何?有本事做太后去! 徐莹要见的主角是侄女,来的一群女人里却是顾皇后打头,这让她小有不爽。
众人请安毕,徐莹道:“都坐吧,德妃有了身子,以后不要行此大礼了。
” 听得夏美人心中不快,谁没怀过、没生过吗?她生的是长子,如果顾皇后没有生育,阿松就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皇太后一直对这几个孩子相当有意见。
大娘因为不是男孩子,倒还好那么一点儿,自己的儿子明显被冷落。
MD!要是德妃生了儿子,到时候不但顾皇后得不着好,连阿松也要尴尬,现成的绊脚石啊! 顾皇后早就知道徐莹是偏向着徐欢的,然而当面看这姑侄俩秀亲情,又是别样心情。
徐欢十分注意不让自己躺枪,大力向徐莹表示:“一切都好,娘子很照顾我。
” 徐莹对顾皇后道:“你辛苦了,德妃怀的也是圣人的孩子,你多多照顾。
” 顾皇后低头称是,心里已经七上八下了——自己自生了大娘,还没有消息呢。
从徐莹那里出来,顾皇后的心情指数就又下降了十个百分点,暗道德妃有孕,自己正可趁着这个时候把圣人多留一留。
不想萧复礼忽然连着好几天不入后宫,顾皇后再稳重,也有些焦头烂额了,以前萧复礼再用功,也没有这么长时间不踏到后面来的。
当务之急,还是弄明白圣人为什么不入后宫了吧。
阿铁又被召了过来,回答也如上次一般:“圣人还是在看两朝实录。
” 顾皇后惊讶道:“先帝实录早已修撰完毕,圣人连着看了许久,权衡利弊得失,心情都没有变差,怎么偏偏今天心情不好?圣人今天就做了这个吗?” “下朝的时候还好好的呢,就是翻了几页档,又亲往集贤馆(熙山分部)密令调了些出入旧档,看完就不高兴了。
” “圣人都看了哪些?” 答曰:“先帝实录第三本。
又翻了一些应天六年的出入记档。
” 萧令先在位时间短,纵使毛笔抄写的册子,也只是寥寥三本而已。
应天六年,就是他的死期。
顾皇后心道:难道是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彼此她年纪还小,许多事情也是不清楚的,但这并不妨碍她的判断——圣人对以前的事情感兴趣?顾皇后紧皱着眉头——应天六年,魏王兵谏逼宫、萧令先自裁、萧复礼入继即位——这倒是要弄明白了,那一年的事情里,充满了皇太后对圣人的提携之恩。
可如果看恩义,断不至于心情不好到不入后宫。
究竟是为什么呢?顾皇后自负聪明,奈何缺少资料,也推断不出内情来。
顾皇后道:“知道了,你去罢。
若能知道圣人因何而不快,我有重赏。
”萧复礼的心要是这么好猜,她也就不用这么为难了,多半还是朝政。
阿铁欲言又止,终于低声道:“圣人既观实录,又调旧档,见杞国公之条,面有不愉之意。
” 当年那场宫变开头的时候,只是变,而不是乱。
魏王他们入宫的时候,很快就控制了局势,宫廷依旧按照原有的程序运转,进出要对门籍。
与早早想好退路提前称病在家休息,还把儿孙拉回来侍的郑靖业不同,许多人都是本色出演,留下了案底。
杞国公长子本来在宫里了,却没有保驾之举。
杞国公前后脚地赶到,他也一点反对的举动都没有。
萧复礼的心情很复杂,先帝之智有不足之处,人倒是算不得坏,怎么就众叛亲离了呢?看来为君者,实在是要谨慎啊!看来,外戚既不可过份纵容,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哩。
又觉这其中诸臣的步调过于一致,苦思之下,召先帝之师秦越入宫奏对。
史称“莫知其所言”。
当然我们有上帝视角,可是偷窥一二。
秦越听闻萧复礼所问,先是死活不肯开口。
最后才说:“圣人既然已经知道了,又何须问臣呢?”秦越的话对萧复礼的冲击是巨大的,彼时朝中只有二三老臣没有参与此事,比如袁曼道、比如秦越、比如郑靖业,萧复礼的危机感略重。
叹道:“士大夫不可轻啊!” 能追究吗?当然不可以!除非他有把握自己可以干了天下的活儿,自己的子孙也代代精明强干,否则压抑了大臣,用一群应声虫来治理国家,必须是个悲剧!萧复礼合上案卷,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回寝殿。
萧复礼自我警醒,只想把事情埋在心里,然而事情却还没完。
萧复礼本人并无意追究什么,顾皇后遇事却要多想。
她回过头召来虞国夫人,让虞国夫人代为调查:“圣人这几天心绪不宁,我问了人,说是看了应天六年的旧档,当时发生了几件大事,我并不很清楚。
阿娘回去仔细查访——毋声张。
” 虞国夫人道:“那一年事情太多,娘子要问哪一桩?若要全知晓,只恐查起来太慢。
” 顾皇后附在虞国夫人耳朵上:“先帝之死,杞国公是不是有份的?” 虞国夫人一惊,当时这件事情,她也隐约感觉到了。
整个上层社会都弥漫着一层希望皇帝去死上一死的气氛,彼时顾氏正在一个小低谷时期,她又是后宅妇人,不知详情。
当下道:“我这就回去。
” 顾鼎听了虞国夫人发问,惊道:“圣人有疑心?”又自我安慰道,“那个时候又有几个想让先帝胡闹下去的呢?” 虞国夫人道:“难道竟是真的?” 应天六年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顾家也是知情者,顾鼎不好跟老婆说,当时咱们家也想让先帝去死来的。
只说:“景宗取杞国公之亲,又因其在军中,故以其女配先帝。
杞国公但凡有一丝忠心,断不能叫魏王兵不血刃地幽禁了先帝。
” 虞国夫人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等骇人!为何当时不追究?” 顾鼎不好意思说,那是政治交易好吗?不然怎么能借皇太后的正统地位过继了今上,而不是在诸王里选一个?从眼前结果来看,咱们家也是受益者。
“当时那么乱,休养生息为要,哪顾得上这个?上覆娘子,此事再不要提。
” 顾鼎让女儿不要提,顾皇后一想,这内幕也确实挺可怕的,且把此事压下。
不想树欲静而风不止,忽忽数月,徐欢产下一子,是为三郎。
徐莹整日围着这个婴儿转,大赞:“这些孩子里,唯三郎最似圣人。
” 像你妹! 顾皇后又惊又怒,还要表现出贤惠大度来。
夏美人就直白得多了:“都说女生肖父,还是大娘最像圣人。
三郎下巴尖尖,倒似德妃。
” 徐莹沉下了脸,楚美人接口道:“德妃与太后是亲姑侄,倒是有些相似,三郎原是像了太后。
” 徐欢心中一颤,十分害怕徐莹发作,转口道:“还没
啧,做皇后又如何?有本事做太后去! 徐莹要见的主角是侄女,来的一群女人里却是顾皇后打头,这让她小有不爽。
众人请安毕,徐莹道:“都坐吧,德妃有了身子,以后不要行此大礼了。
” 听得夏美人心中不快,谁没怀过、没生过吗?她生的是长子,如果顾皇后没有生育,阿松就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皇太后一直对这几个孩子相当有意见。
大娘因为不是男孩子,倒还好那么一点儿,自己的儿子明显被冷落。
MD!要是德妃生了儿子,到时候不但顾皇后得不着好,连阿松也要尴尬,现成的绊脚石啊! 顾皇后早就知道徐莹是偏向着徐欢的,然而当面看这姑侄俩秀亲情,又是别样心情。
徐欢十分注意不让自己躺枪,大力向徐莹表示:“一切都好,娘子很照顾我。
” 徐莹对顾皇后道:“你辛苦了,德妃怀的也是圣人的孩子,你多多照顾。
” 顾皇后低头称是,心里已经七上八下了——自己自生了大娘,还没有消息呢。
从徐莹那里出来,顾皇后的心情指数就又下降了十个百分点,暗道德妃有孕,自己正可趁着这个时候把圣人多留一留。
不想萧复礼忽然连着好几天不入后宫,顾皇后再稳重,也有些焦头烂额了,以前萧复礼再用功,也没有这么长时间不踏到后面来的。
当务之急,还是弄明白圣人为什么不入后宫了吧。
阿铁又被召了过来,回答也如上次一般:“圣人还是在看两朝实录。
” 顾皇后惊讶道:“先帝实录早已修撰完毕,圣人连着看了许久,权衡利弊得失,心情都没有变差,怎么偏偏今天心情不好?圣人今天就做了这个吗?” “下朝的时候还好好的呢,就是翻了几页档,又亲往集贤馆(熙山分部)密令调了些出入旧档,看完就不高兴了。
” “圣人都看了哪些?” 答曰:“先帝实录第三本。
又翻了一些应天六年的出入记档。
” 萧令先在位时间短,纵使毛笔抄写的册子,也只是寥寥三本而已。
应天六年,就是他的死期。
顾皇后心道:难道是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彼此她年纪还小,许多事情也是不清楚的,但这并不妨碍她的判断——圣人对以前的事情感兴趣?顾皇后紧皱着眉头——应天六年,魏王兵谏逼宫、萧令先自裁、萧复礼入继即位——这倒是要弄明白了,那一年的事情里,充满了皇太后对圣人的提携之恩。
可如果看恩义,断不至于心情不好到不入后宫。
究竟是为什么呢?顾皇后自负聪明,奈何缺少资料,也推断不出内情来。
顾皇后道:“知道了,你去罢。
若能知道圣人因何而不快,我有重赏。
”萧复礼的心要是这么好猜,她也就不用这么为难了,多半还是朝政。
阿铁欲言又止,终于低声道:“圣人既观实录,又调旧档,见杞国公之条,面有不愉之意。
” 当年那场宫变开头的时候,只是变,而不是乱。
魏王他们入宫的时候,很快就控制了局势,宫廷依旧按照原有的程序运转,进出要对门籍。
与早早想好退路提前称病在家休息,还把儿孙拉回来侍的郑靖业不同,许多人都是本色出演,留下了案底。
杞国公长子本来在宫里了,却没有保驾之举。
杞国公前后脚地赶到,他也一点反对的举动都没有。
萧复礼的心情很复杂,先帝之智有不足之处,人倒是算不得坏,怎么就众叛亲离了呢?看来为君者,实在是要谨慎啊!看来,外戚既不可过份纵容,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哩。
又觉这其中诸臣的步调过于一致,苦思之下,召先帝之师秦越入宫奏对。
史称“莫知其所言”。
当然我们有上帝视角,可是偷窥一二。
秦越听闻萧复礼所问,先是死活不肯开口。
最后才说:“圣人既然已经知道了,又何须问臣呢?”秦越的话对萧复礼的冲击是巨大的,彼时朝中只有二三老臣没有参与此事,比如袁曼道、比如秦越、比如郑靖业,萧复礼的危机感略重。
叹道:“士大夫不可轻啊!” 能追究吗?当然不可以!除非他有把握自己可以干了天下的活儿,自己的子孙也代代精明强干,否则压抑了大臣,用一群应声虫来治理国家,必须是个悲剧!萧复礼合上案卷,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回寝殿。
萧复礼自我警醒,只想把事情埋在心里,然而事情却还没完。
萧复礼本人并无意追究什么,顾皇后遇事却要多想。
她回过头召来虞国夫人,让虞国夫人代为调查:“圣人这几天心绪不宁,我问了人,说是看了应天六年的旧档,当时发生了几件大事,我并不很清楚。
阿娘回去仔细查访——毋声张。
” 虞国夫人道:“那一年事情太多,娘子要问哪一桩?若要全知晓,只恐查起来太慢。
” 顾皇后附在虞国夫人耳朵上:“先帝之死,杞国公是不是有份的?” 虞国夫人一惊,当时这件事情,她也隐约感觉到了。
整个上层社会都弥漫着一层希望皇帝去死上一死的气氛,彼时顾氏正在一个小低谷时期,她又是后宅妇人,不知详情。
当下道:“我这就回去。
” 顾鼎听了虞国夫人发问,惊道:“圣人有疑心?”又自我安慰道,“那个时候又有几个想让先帝胡闹下去的呢?” 虞国夫人道:“难道竟是真的?” 应天六年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顾家也是知情者,顾鼎不好跟老婆说,当时咱们家也想让先帝去死来的。
只说:“景宗取杞国公之亲,又因其在军中,故以其女配先帝。
杞国公但凡有一丝忠心,断不能叫魏王兵不血刃地幽禁了先帝。
” 虞国夫人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等骇人!为何当时不追究?” 顾鼎不好意思说,那是政治交易好吗?不然怎么能借皇太后的正统地位过继了今上,而不是在诸王里选一个?从眼前结果来看,咱们家也是受益者。
“当时那么乱,休养生息为要,哪顾得上这个?上覆娘子,此事再不要提。
” 顾鼎让女儿不要提,顾皇后一想,这内幕也确实挺可怕的,且把此事压下。
不想树欲静而风不止,忽忽数月,徐欢产下一子,是为三郎。
徐莹整日围着这个婴儿转,大赞:“这些孩子里,唯三郎最似圣人。
” 像你妹! 顾皇后又惊又怒,还要表现出贤惠大度来。
夏美人就直白得多了:“都说女生肖父,还是大娘最像圣人。
三郎下巴尖尖,倒似德妃。
” 徐莹沉下了脸,楚美人接口道:“德妃与太后是亲姑侄,倒是有些相似,三郎原是像了太后。
” 徐欢心中一颤,十分害怕徐莹发作,转口道:“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