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第四章 不要太“恶”

    ,他家的基因好,都是多子多孙的命,四娘到现在没有好消息,肯定不怪他家闺女。

     杜氏横了他一眼,心里却痛快多了:“我想也是,四娘的运道是极好的。

    ” 两人接着说些家事,谁又送了什么礼来,官场上又有什么互动一类,次及家事。

    郑靖业与杜氏对赵氏是很满意的,联姻,不止是男女结婚,顶好是有了“结晶”——孩子,血缘才是牵扯不断的牵绊。

     借由这婚事,这孩子,郑家算是在世家阵营里插了一根针,嗯,前景可期。

    借着这些儿女婚事,不但儿女受益,子孙也受益。

    余下的二子一女,议婚也能更好,又反过来推动了整个家族地位的提升。

    N赢。

     无论是对师门还是对亲家都有筹划的杜氏夫妇大概忘了,并不是所有的计划书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

    他们的亲家对郑靖业不太满意,季繁对郑靖业很不满意,亲家还好办,闺女都抵在他们家了,在“师徒如父子”的环境下,老师的不满,却是不那么好对付的。

    郑靖业混到现在,不怎么在意跟别人翻脸,哪是老师,却又不得不顾虑顾益纯的感受。

     接下来的时间里,郑靖业半边身子像被火烤,半边身子像被冰冻,这架势让这位玩转官场的权相恨得牙痒。

     郑靖业对亲家还算满意。

     赵家肠子都悔青了。

     什么是世家?不是钱权财势,而是钱权财势都换不来的声望!没有起步价一百年的积累,你甭想有进这个圈子——这是两百年前的价格了,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没什么人家能够挤进这个圈子了。

     肯试着接触郑家,是因为郑靖业官声不错,郑琛也算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土气了一点儿。

    结亲的时候郑靖业真是个“循吏”,为政一地、造福一方,治下太平,百姓不说夜不闭户,也是衣食无忧。

    为人处事也是客观周到的,判官理事更是条理分明。

     郑靖业还有一大好处:与妻子不离不弃,私生活够干净,又是季繁的弟子,儿女也教导得看得下去。

    郑夫人杜氏,虽是小家子出来的,却是持家有方,堪称贤内助。

    再看郑琇、郑琦之妻,也是当得妯娌的。

    郑家三个年长的儿子已经入仕,品阶不高,却是办事认真。

     本宗女孩儿是不嫁的,旁支不太远的孩子倒是可以结亲的。

    其时宗族势力强大,更兼郑靖业势头正好,被族长一提,后来成了郑琛岳父的郑家三娘子的亲爹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结亲之后,相处下来,郑家也不令人讨厌。

    尤其郑靖业有一大特点:护短。

     谁知道郑靖业这货混着混着就混成奸臣了呢? 悔死了悔死了! 早知今日,在当初得知郑靖业独个儿与本家分宗的时候就该绝了与他的往来的!更不该答应了这门亲事。

    虽说嫁出去的女儿已经不太重要了,到底是自家骨肉不是?白饶给了郑家,实在让人心痛。

     就说嘛,一个不重视家族、不听家族决议的人,必然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

     不过当时赵氏看中了郑靖业的政治前途,又加上彼时朝中有异动,为了家族利益,不得已,咬咬牙,相中了郑家的小家庭又内部和睦,迫于本宗若有若无的压力,这才答应了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