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 第一百三十七节送粮入城 汉朝“以孝治天下”,刘备又素有仁义之名。

    曹丕和司马朗把话说到这份上,绕是诸葛亮再能言善辩,亦不好驳了曹丕的请求。

    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诸葛亮允许曹丕给当阳城内的曹操送粮,曹仁则将云梦泽畔的两处前哨后撤三十里以示休战诚意。

     三日后,曹丕等人押着粮草如约来到渡口准备渡河。

    刘备则得了诸葛亮口信,事先派遣兵马守在渡口对曹军的粮草逐车进行检查,以防止曹军伺机夹带兵器渡河。

    而碍于曹操还处于刘备部的围困之中,曹丕等人就是心里头再有不痛快,这会儿也只得忍气吞声站在一旁,任由对方将粮草里里外外翻个遍。

     不过当看到刘备部的军士手持黑色玄石在粮草上来回摸索之时,素来心大的曹彰还是忍不住好奇地向曹丕问道,“二哥,刘军此举何意?” 曹丕仔细观察了一番刘备军的举动,沉声判断道,“定是在以磁石寻铁器。

    ” “《吕氏春秋》曾言,慈招铁,或引之也。

    可是此物?”年幼的曹植连忙追问。

    原来古人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

    曹植所说的“慈”即为“磁石”。

     “正是此物。

    ”曹丕点了点头又跟着补充道,“昔始皇建阿房,以磁石为门,朝者有隐甲怀刃,磁石吸之不得过。

    羌胡以为神。

    ” “真神器也!”曹彰惊叹着吐了吐舌头,旋即又压低了声音向曹丕问道,“二哥,粮中可有藏刃?” 曹丕昂瞥了一眼不远处负手而立的诸葛亮,朗声放言道,“清者自清。

    ” 诸葛亮并没有回应曹丕,但曹家三兄弟刚才的那段对话,他却是听得一清二楚。

    昨日曹丕在牙帐中的表现。

    已然令诸葛亮对其刮目相看。

    如今眼见曹丕一眼就认出极为罕见的磁石,年幼的曹植更是能脱口说出《吕氏春秋》中有关磁石的典故,诸葛亮由不得在心中暗自感叹曹家兄弟博学多才。

    不过感叹归感叹,诸葛亮却并不认为曹操能从中获益。

    在他看来曹操的长子曹昂论学识不及曹丕、曹植。

    论武艺日后怕也绝非曹彰之敌。

    长弱幼强之下,若曹氏兄弟成人后以幼凌长,则曹家必会重蹈昔年袁氏兄弟阋墙之祸。

    哪怕曹操以袁氏为戒,谨守长幼之序,诸葛亮自诩以他的才华也定能辅佐刘公及其子嗣战胜曹家父子。

     曹丕并不知晓看似不动声色的诸葛亮已然在心中推演了一遍曹氏兄弟如何兄弟阋墙。

    更料想不到倘若没有蔡吉乱入他会与曹彰、曹植一同作为兄弟阋墙的代表人物被收入史册。

    此时眼见刘备部已然查验完毕,粮草亦已装运上船,心知离别在即的曹丕信步上前拍了拍曹彰和曹植的肩膀勉励道,“二哥去去就回,尔等在此好生守营。

    ” “喏。

    ”曹彰与曹植像小大人似的双双拱手领命。

    跟着曹植又抬头向曹丕问道,“二哥与父亲何时归营?” 曹丕斩钉截铁地许诺道,“齐侯驾临之时,便是父亲归营之日。

    ” 曹植睁大着圆滚滚的双眼再次追问,“届时二哥会随齐侯去青州乎?”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曹丕却是完全没有头绪。

    因为他与蔡吉之间的婚约,取决于天子的旨意。

    取决于父亲的野心,取决于蔡吉的筹划,却唯独由不得他曹丕做主。

    想到这里,曹丕无言地摸了摸曹植的头,继而大步转身登上了运粮船。

     不多时十艘小船载着曹丕连同大批粮草越过云梦泽抵达对岸的刘军营地。

    得知曹丕即将运粮入当阳的刘晔与杨修一早便在码头上等候多时。

    这会儿眼见曹丕上岸,两人赶紧双双上前相迎道,“见过二公子。

    ” “二位辛苦也。

    ”曹丕一面拱手还礼,一面忙不迭地向刘晔和杨修询问道,“不知当阳城内境况如何?” 耳听曹丕问起当阳城内的状况,刘晔同杨修交换了一下眼神。

    便压低了声音凑上前道,“刘备部未能攻入内城,然城内粮草已告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