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对比之前县里首饰铺子来人时态度,不难猜出,刘记首饰铺子八成已经掌握绒花制作方法。

     大首饰铺子能人多,绒花只要找对材料,对有手艺的匠人来说便不会太难,过这么久时间,这些大铺子掌握了绒花手艺,也在所难免。

     徐有芳看得开,没多失落,对此事也有所预料。

     她对沈呈山道:“另外两家大铺子没有去的必要,咱们直接去小铺子还有摊位。

    ” 大铺子背靠的主家都是有头有脸的,财力雄厚,想要钻研琢磨绒花怎么做,都能立马组建出个队伍来。

     这三个铺子做的也是有钱人生意,她做的绒花说实在的,定位本也不是上层人。

     而是中下层。

     小铺子和摊位,最适合。

     事实证明,没有去另外两家大铺子是正确的选择。

     徐有芳和沈呈山跑了四家小铺子,八个摊位,成功的把家里的存货全部卖光。

     她制作的绒花没有任何的华贵装饰,物美价廉,小铺子和摊位都能卖的动。

     对外大批量出售,徐有芳每朵降低一文钱,每半个月会来县城统一送货。

     铺子和摊位定价多少,徐有芳并不过问。

     与十二家签订契书,去小吃铺子找凌星,都下午了。

     谢青崖已经在小吃铺子帮了一上午的忙,凌星给他装不少的东西,用油纸包装好,他走的时候让他带回去。

     要赶着天黑前到家,徐有芳和沈呈山都没来得及见沈回他们。

     二老只在铺子里吃饭时,和凌星待了半个时辰。

    大概说一下县城大铺子不会收他们绒花的事,随后便带着凌星给他们包的吃食,和谢青崖一起,坐上牛车离开。

     大铺子不收绒花,对沈家来说,其实是有影响。

     绒花出货量少,村子的发展就会带不动。

     只能再多费力气,去其他镇子,一个个找小铺子和摊位收绒花。

     这事落在沈呈山头上,家里人人都有活要忙,地里的活,因家里忙生意,早雇了人来干。

     沈呈山不去地里忙活也完全可以。

     他在外跑了三天,还是精神抖擞。

     比起顶着大太阳在地里干活,显然是顶着大太阳出去找销路更轻松。

     因为见的人多,话说的多,人比之前的状态反而更好。

     …… 又是一年夏季,云水县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冰价越发的高。

     比起去年,今年凌星手里积攒不少银钱,不必再同去年一样,买冰都是挑最便宜省钱的买。

     小院也有地窖,面积不算小,有六十平左右。

     地窖里堆着些沈来弄的草药,还有小柳村带来的菜蔬,咸菜,以及一些做木匠活的用具外,就没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