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王家十五代孙王隽,与其父纳的妾室哥儿有染。

     事发之后,王家家主要打杀那哥儿,王隽以命相护,割舍王家子身份,吊着一口气带着那哥儿离开王家。

     二人如此离经叛道,即便王家再怎么遮掩,也传了开来。

     此事在王家,是禁忌,无人敢提。

     王隽在云水县的事,林清渝知道。

    也晓得和他一起出王家的哥儿,就是同凌星交好的谢青崖。

     不过他人家事,旁人不好评价,更不好插手。

     且二人早已脱离王家,族谱都除名了。

    在云水县安家,就是治下百姓,与旁人无甚特别。

     林清渝不想多过问他人家事,反正与他无关,因此没有特意注意过王隽和谢青崖。

     但此时也不免疑惑。

     事情都过了这么多年,而且王隽是生于主家,王雉生于旁支,好好地他找王隽干什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林清渝直觉不对劲。

     “王公子找兄长,怎么找来衙门了?这里可没有王公子的兄长。

    ” 察觉到林清渝话里赶客规矩,王雉立即起身,对着林清渝深深拱手鞠躬。

     “大人有所不知,陛下有意复用兄长,族中人却层层阻拦。

    ” 事情起源就是因朝中无甚人可用,国库也空,需要人,也需要钱。

     皇帝翻阅了建朝后科举前十的策论文章,王隽的治国策再次浮现于帝王眼前。

     贸易通商,边关互市。

     一个出生于清流人家的人,满纸的金银铜臭,实在是割裂。

     但不得不承认,此举确实能让国富。

     全看如何实施。

     缺钱缺到连赌坊都端了的皇帝,越看策论,心越痒。

     民富则国强,这说的太对了。

     他得让王隽回来。

     连夜找了王家家主,透露出想要王隽回来的风声。

     至于当初犯下的错事,那哥儿反正也不是王家妾室了,如今叫人回来做官也不算触犯律法。

     再说过去这么多年,罚也罚了,足够了。

     林清渝听完第一反应就是王家人不可能让王隽回去。

     王家这样的人家,规矩比天大,名声比命重。

     皇帝能不计较王隽曾犯下的错,可王家不会不计较。

     真叫王隽回去,那不是生打他们的脸面?更何况,王隽回去还是搞钱,不是搞学问的。

     这简直就是踩了王家一个又一个的禁忌。

     除非王家家主失心疯,不要清贵名流的名声脸面,不然不可能会让王隽回去的。

     层层阻拦,倒也能理解缘由。

     王雉说清楚来龙去脉,言辞恳切。

     “在我之前,已经有人前来。

    我担心兄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