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褚人获 作品

第61回 花又兰忍爱守身 窦线娘飞章弄美

    多蛮兵,把我虏去。

    其时还有个姓花的后生,那建德的女儿问了他几句,看见他貌好,要留他做将军,他说是个女子,竟牵他到寨后去了。

    及叫弟上去,我只道亦有些好处,不想把弟竟要短起一截来。

    幸喜弟有急智,只得喊出吾兄大名,并他家有个司马孙安祖来。

    窦家女儿听见,忙喝手下放了绑,叫我坐了,他竟像与兄认得的光景,便问兄近日行止,并身体可好。

    又盘问我字寄到那里去。

    弟平生不肯道谎,只得实实与他说。

    那窦公主讨兄的书出来接去一看,那丫头想是个不识字的,仔细看了一回,呆了半晌,就摁在靴子里去了。

    对弟说道:‘此书暂留在此,伺起身时缴还。

    ’恰好明日,其父有信来催他起身,差人送二十两程仪并原书还弟,也还算有情的。

    ” 罗公子忙叫家人在枕箱内,取出窦公主与花又兰寄来的原书,对验笔迹无二,方知此书是窦公主所改的。

    叔宝道:“这样看起来,此女子多智多能,正好与表弟为配。

    ”张公谨道:“不特此也。

    ”就将前日罗公子吊唁如何款待,公主又连行修本去上皇后,金铃如何报信,各各称羡。

    李如珪大笑道:“若如此说,窦公主是罗兄的尊阃了,刚才齐兄口里夹七夹八的乱言,岂不是唐突罗兄。

    ”国远见说,忙上前陪礼道:“小弟实不知其中委曲,只算弟乱道,望兄勿罪。

    ”众人鼓掌大笑。

    长班进来禀说:“昨日皇爷身子有些不快,不曾坐朝。

    ”叔宝向罗公子道:“既如此,把姑夫的贺表奏章,并你们职名封付通政史,先传进去何如?”罗公子道:“悉听表兄主裁。

    ”说罢,即入席饮酒。

     今说吴良、金铃奉了窦公主之命,责本赶到京中,忙到宇文士及家来,把礼和传进,说了来意。

    士及因窦线娘是皇后认过侄女,不敢怠慢。

    忙出来看见金铃、吴良,问明了始末根由。

    自己写书一封,叫家人去请一个得当的内监出来,把送皇后的大礼本章与送他妹子昭仪的小礼,一一交付明白。

    叫他传进宫去,送与昭仪。

    昭仪收了自己小礼,即袖了本章,叫宫奴择了礼物,即到正宫来。

    正值唐帝龙体欠安,不曾视朝,与窦后在寝宫弈棋。

    昭仪上前朝见过,就把线娘启禀呈上。

    窦后看了仪单上皆是珍珠玩好之物,便道:“他一个单身只女,何苦又费他的心来孝顺我?”唐帝在旁说道:“他有什么本章?”宫奴忙呈在龙案之上,展开来看,只见上写道: 题为直陈愚衷,以隆盛治事。

    窃惟道成男女,愿有室家; 礼重婚姻,必从父母。

    若使睽情吴楚,赤绳来月下之缘; 而抱恨潘杨,皇骏少结褵之好。

    浪传石上之盟,不畏桑中之约。

     蓬门弱质,犹畏多言;亡国孱躯,敢辱先志?臣妾窦氏,酷罹悯凶,幸沐圣恩,得延喘息。

     繁华梦断,谁吟麦黍之歌;估恃情深,独饮蓼莪之泣。

     臣妾初心,本欲保全亲命,何意同宽斧钺,更蒙附籍天潢,此亦人生之至幸矣。

     但臣父奉旨弃俗,白云长往,红树凄凉,国破人离,形只影单。

     臣妾与罗成初为敌国,视若同仇,假令觌面怜才,尚难允从谐好; 若不闻择配,骤许未陈,情以义伸,未见其可。

    况臣妾初许原令求媒,蹉跎至今,伊谁之咎。

     囊日俨然家国,罗成尚未诚求,岂今蒲柳风霜,堪为侯门箕帚。

     自今以往,臣妾当束发裹足,阅历天涯,求亲将息,同修净土,臣妾幸而生,必欲与父相见,不幸而死,亦乐与母相依。

     时异事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臣妾更有请者,前陛见时,义妹花木兰同蒙慈宥,木兰本代父从军,守身全孝,随臣妾归恩,即欲旋访故园。

     臣妾令军婢追随,嘱以空函还成旧梦,乃易裟那可汗滴知才貌,妄拟占巢,木兰义不受辱,自刎全身,孝纯义至,可为世风。

     尤足异者,?木兰未亡之先,恐臣妾羽化,托妹又兰如己改妆赴燕取答; 而又兰一承姊命,勉与臣妾婢相依,羞颜驰往,返命之日,臣妾访军婢,知又兰曾为罗成所识,义不苟合,桃笠同处,豆蔻仍含。

     臣始奇而未然,继乃信而争羡,不意天壤之间,有此联壁。

     伏维兴朝首重人伦,此等裙钗,堪为世表。

    在臣妾则志不可夺,在又兰则情有可矜; 况又兰与罗成连床共语,不无瓜李之嫌,援手执经,堪被桃夭之化。

     万祈国母慈恩,转达圣聪,旌木兰之孝义,奖又兰之芳洁,宽臣妾之罪,鉴臣妾之言。

     腐草之年,长与山鹿野麋,同衔雨露于不朽矣! 臣妾无任瞻天仰圣,惶惊待命之至。

     窦后道:“窦女前日陛见时,原议许配罗成,为甚至今不娶他去?”唐帝道:“想是罗艺嫌他是亡国之女,别定良缘,亦未可知。

    ”宇文昭仪道“婚姻大事,一言为定,岂可以盛衰易心,难道叫此女终身不字?况娘娘已经认为侄女,也不玷辱了他。

    ”窦后道:“陛下该赐婚,方使此女有光。

    ’唐帝道:“窦女纯孝忠勇,朕甚嘉之;但可惜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一个孝女,守节自刎,真堪旌表;至其妹花又兰,代姊全信,与罗成同床不乱,更为难得。

    ”宇文昭仪道:“妾闻徐世勣所定隋朝贵人袁紫烟,与窦线娘住在一处,此本做得风华得体,或出其手,亦未可知。

    ”只见有一个掌灯的太监,手捧着许多奏章呈上,唐帝从头揭看,是罗艺的贺表,便道:“刚才说罗艺要赖婚,如今已有本进呈。

    ”忙展开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题为直陈愚悃,请旨矜全事。

    窃惟王政以仁治为本,人道以家室为先,从古圣明治世,未有不恤四民,而使之茕独无依者也。

     臣艺本一介武夫,荷蒙圣眷,不鄙愚忠,授以重镇,敢不竭力抚绥,是虽诸丑跳梁,幸赖天威灭尽。

     但前叛臣窦建德,因欲侵掠西睡,统兵犯境;臣因边寇出师,臣男成即题兵,与窦建德截杀; 夏国将帅,俱已败北,独建德之女名线娘者,素称骁勇,不意一见臣男,即不以干戈相向,反愿系足赤绳,马上一言,百年已定。

     此果儿女私情,本不敢秽读天听,今臣儿已二十四矣,向因四方多事,无暇议及室家; 建德已臣服归唐,超然世外,闻此女曾愿身代父刑,志行可嘉,又蒙天后完眷特隆,而茕茕少女,待字闺中; 臣男冠缨已久,而赳赳武夫,孑身阃外。

     臣思夫妇为伦礼所关,男女以信义为重,恐舍此女,臣男难其妇; 若非臣男,此女亦不得其偶。

    臣系藩镇重臣,倘行止乖违,自取罪戾,姑敢冒昧上闻,伏望圣心裁定,永合良缘。

     臣不胜惶悚之至。

     唐帝看完笑道:“恰好幽州府丞张公谨与罗成到来,明日待朕亲自问他,便知备细。

    ”只见秦王进宫来问安,唐帝将二本与秦王看了。

    秦王道:“建德之女,有文武之才,已是奇了;更奇在花家二女,一以全忠孝,一以全信义,木兰之守节自刎,或者是真;又兰之同床不乱,似难遽信。

    ”唐帝道:“刚才宇文妃子说,窦女本章,疑是徐世勣之妻袁紫烟所作,未知确否?徐既聘袁,为何尚未成婚?”秦王道:“世勣因紫烟是隋朝宫人,不便私纳,尚要题请,然后去娶。

    ”唐帝道:“隋时十六院女子,尽是名姬,不知何故,一个也不见。

    ”秦王道:“窦建德讨灭宇文化及,萧后多带了回去,众妃想必在彼居多。

    今趁罗成配合,莫若连徐世勣妻袁紫烟亦召入宫庭赐婚,就可问诸妃消息。

    ”唐帝称然,就差宇文士及并两个老太监,奉旨召窦线娘、花又兰、袁紫烟三女到京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