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沈宣见他穿着一身南洋当地的传统服饰,年纪不大,约莫只有十三四岁。

    与他差不多的,在码头上也还有不少人。

    有些和他一样是年岁不大的孩子,还有一些则是年长些的大人。

     这些少年看准了客船上下来的人,只要是穿的好些,看起来有钱的,就会上前询问。

     若是有人同意了,少年就会主动带路,领着这些游客在南洋吃喝住宿,他们则在旁边一路介绍南洋当地的风俗,再收取一些客人们的打赏。

     “行,那你就做我们的向导吧。

    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家里是做什么的?”沈宣一一问道。

     那少年一听有钱赚了,便立刻精神一震,十分阳光的开口说道:“我叫阿海,今年十三岁。

    我家里是南洋当地开茶摊的,家里没什么事儿做的时候。

    我就来码头上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人找我做向导。

    ” 沈宣一听,原来这阿海家里还有茶摊,在当地虽算不上富裕,但也温饱不愁了。

    只是这阿海为人勤快,年纪不大还知道来码头给人做向导,挣些外快,倒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就赞扬了他几句。

     薛凤麟一听也眉毛一挑,就开始询问起那阿海他们家在南洋的收入,又问起南洋普通百姓一般都做些什么营生。

     阿海是个聪慧的孩子,年纪虽然不大,但对自家周边百姓的情况倒都还颇为了解。

    便一一与薛凤麟仔细说了。

     比如南洋地方不大,但海产丰富。

    大多数南洋百姓,要么是渔民,靠打渔为生,要么有田地,种些粮食蔬菜的出来售卖。

     当然也有如阿海家这样既没有田地也不打渔的,就做些小生意养家糊口。

    但无论是渔民还是农民,除了打渔种田以为,家里有空时也都会出来做些副业。

     就比如像阿海这般,来码头上做向导,一个月也能赚上几两银子,生活过的都还算相当不错的。

     “我听我爹说起过,以前大晋与南洋商贸未开的时候,南洋过的十分贫穷。

    岛上百姓也就勉强混个温饱,日子远没有如今好过。

    ”阿海说道:“大晋的新皇帝登基以后,与南洋开了海贸,大晋人过来的很多,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 薛凤麟闻言心情有些复杂,晋武帝登记后就放开了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本是为了造福大晋百姓。

     没想到近水楼台的砂州没能沾上一点光,反倒是叫南洋百姓致了富。

     当然,这与砂州这些年的管理混乱也离不开关系。

     阿海给沈宣他们叫了一辆载人用的人力车,自己则一路小跑着跟在旁边,跑到了离码头颇近的一处海边地带。

     沈宣见这片海滩风景十分优美,岸边还矗立着一排小楼。

    这些小楼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