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斗金 作品
143
沈宣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家庭、收入等信息,才发现这些人大多脑子活络,家里倒是都不算太穷。
他筛选了一些信息可靠之人留下,让他们负责教授其他人种植技巧。
之后又将租来的地以半吊钱一亩的价格分包了出去。
也就是只要你来耕种,一年每亩地就能得到半吊钱,种好的东西上交给地主,还不用交税。
对于贫困潦倒的砂州百姓,半吊钱竟也是一份不小的收入,于是砂州城里便有不少家有多余劳动力的百姓去包了二三亩田赚外快。
五百亩沙地,不过多久就全都包出去了。
第111章 砂州城东,临近海边有个小渔村。
村里多是渔民,世代打渔,也就混个温饱。
稍微富裕点儿的家庭,攒上一辈子,也能在附近买上两亩劣等田。
这里的田地沙土多,种粮产量不高。
自家种上一口粮食蔬菜的,除去赋税刚刚够吃,不用靠打渔换米换菜的,也就算得上条件不错了。
赵宝珠是个哥儿,今年刚满十二岁。
他爹前两年出海时遇上海难没回来,家中就只剩下了他与一个身子不太好的母亲。
打渔的营生是做不下去了,为了吃饭,赵宝珠的母亲莹娘就去城里找了个浆补的活计。
这浆补的活计是专门给人洗补衣服的,一件衣服只挣一文钱。
莹娘一日也就能接上三四件活儿,挣个几文钱,抠抠搜搜的买一点儿劣等米。
再加上赵宝珠在海边拾到的海蛎子与贝壳之类的,勉强也算能吃个饱肚儿。
赵宝珠家的日子过的这般穷,衣服上补丁落着补丁,洗的都退了颜色。
因着家里没有男人,请人又太贵,房顶漏了雨都没人修。
每到下雨天,那就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叮叮当当的好不热闹。
这一日,莹娘与平常一样去了城里浆补衣服。
赵宝珠端着个木盆在海边儿拾海蛎子的时候,就看到远远的来了一行人,手上拿了张告示,张贴在了码头附近的告示栏上。
不一会儿,便也不少附近的百姓围了过去,对着那张告示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赵宝珠见状便也端着木盆凑了过去,想听听这些人到底议论些什么? 那告示上的字他是认不得的,但围观的百姓们的话他却听的懂。
此时便听见一人说道:“给人耕田,一亩田一年就有半吊钱?还有这种好事儿?” “这田哪有这么好耕的?附近都是沙地,根本种不了粮食。
要是耕地这么容易,这些地怎么可能还一直荒着?” “说是不种粮食,只种些好养活的果子,还有专人来教,倒是比种粮食容易的多。
” “砂州百姓粮食都吃不起,还有几个人吃果子?果
他筛选了一些信息可靠之人留下,让他们负责教授其他人种植技巧。
之后又将租来的地以半吊钱一亩的价格分包了出去。
也就是只要你来耕种,一年每亩地就能得到半吊钱,种好的东西上交给地主,还不用交税。
对于贫困潦倒的砂州百姓,半吊钱竟也是一份不小的收入,于是砂州城里便有不少家有多余劳动力的百姓去包了二三亩田赚外快。
五百亩沙地,不过多久就全都包出去了。
第111章 砂州城东,临近海边有个小渔村。
村里多是渔民,世代打渔,也就混个温饱。
稍微富裕点儿的家庭,攒上一辈子,也能在附近买上两亩劣等田。
这里的田地沙土多,种粮产量不高。
自家种上一口粮食蔬菜的,除去赋税刚刚够吃,不用靠打渔换米换菜的,也就算得上条件不错了。
赵宝珠是个哥儿,今年刚满十二岁。
他爹前两年出海时遇上海难没回来,家中就只剩下了他与一个身子不太好的母亲。
打渔的营生是做不下去了,为了吃饭,赵宝珠的母亲莹娘就去城里找了个浆补的活计。
这浆补的活计是专门给人洗补衣服的,一件衣服只挣一文钱。
莹娘一日也就能接上三四件活儿,挣个几文钱,抠抠搜搜的买一点儿劣等米。
再加上赵宝珠在海边拾到的海蛎子与贝壳之类的,勉强也算能吃个饱肚儿。
赵宝珠家的日子过的这般穷,衣服上补丁落着补丁,洗的都退了颜色。
因着家里没有男人,请人又太贵,房顶漏了雨都没人修。
每到下雨天,那就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叮叮当当的好不热闹。
这一日,莹娘与平常一样去了城里浆补衣服。
赵宝珠端着个木盆在海边儿拾海蛎子的时候,就看到远远的来了一行人,手上拿了张告示,张贴在了码头附近的告示栏上。
不一会儿,便也不少附近的百姓围了过去,对着那张告示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赵宝珠见状便也端着木盆凑了过去,想听听这些人到底议论些什么? 那告示上的字他是认不得的,但围观的百姓们的话他却听的懂。
此时便听见一人说道:“给人耕田,一亩田一年就有半吊钱?还有这种好事儿?” “这田哪有这么好耕的?附近都是沙地,根本种不了粮食。
要是耕地这么容易,这些地怎么可能还一直荒着?” “说是不种粮食,只种些好养活的果子,还有专人来教,倒是比种粮食容易的多。
” “砂州百姓粮食都吃不起,还有几个人吃果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