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歌 作品

第149章 靖难之役(二)

    弃兵刃,跪伏于地。

    朵颜精骑杀透长街,呼啸转回,跃马挥刀,发出嗬嗬吼叫。

     宁王看着楼下情形,只觉双腿发软,心中愧恨交迸,恨不得一死了之。

    忽听燕王笑道:“十七,下去吧!”不由分说,将他搀扶起来,两人并肩携手,走下阁楼。

     骑兵看见二人,纷纷下马叩拜。

    燕王大声说道:“我与宁王谈妥,从今日起,大宁之军由我统帅,即日南下,经略中原,与南边朝廷一争高低。

    ” 骑兵们齐声欢呼,人人两眼放光,面目狰狞,心中均想着杀入中原花花世界,好好烧杀掳掠一番。

     宁王一眼望去,如梦方醒,原来镇守大宁,竟与虎狼为伴。

    他费尽心思,将朵颜三卫羁縻在辽东草原,如牛如羊,貌似驯顺,谁知道,燕王不过寥寥数句,即刻挑起了蒙古骑兵征伐四方的雄心。

     宁王想起朱鉴所谏,心中懊悔不已,扭头寻找他的尸体,却见邱福拎着朱鉴的头颅走上前来。

    宁王望着头颅,惨然一笑,向邱福说道:“邱指挥使,你开的城门吧?” 邱福面皮一热,恭声说道:“王爷见谅,下官生是燕藩人,死是燕藩鬼,王爷待我不薄,可邱福始终忘不了燕王的恩惠。

    ” 当日晋王之乱,张玉、邱福立下大功,朱元璋为了削弱晋王,将二人调拨到宁王手下。

    后来削藩事起,张玉佯称有病,告归北平,邱福留下不说,还向宁王告发张玉诈病。

    由此宁王当他忠诚,赏赐有加,令他继续带兵,谁知紧要关头,邱福还是投靠了燕王。

     宁王面有愠色,沉默不语。

    燕王笑道:“邱福,你这话可说错了。

    如今大伙儿都是一家,再说什么宁藩、燕藩,可就大大的见外了。

    ” “没错!”邱福笑道,“王爷教训得是。

    ” 燕王笑笑,回头指使诸将,接管大宁诸军。

    他发号司令之时,始终将宁王扣在身边,至于朱微和宁王家眷,全都软禁王府,交由道衍看管。

     邱福、张玉久在大宁,辨识人物,收纳心腹,何人可用,何人可弃,尽都了然于心,燕王携宁王而令诸将,不过半日工夫,便将城内诸军收于麾下。

    又令朵颜番骑出城喻晓各部,三卫首脑也纷纷前来输诚。

    燕王田猎之时,双方多有暧昧,此次夺取大宁,番骑也立了首功,燕王重赏有加,邀请三卫首脑留宿王府,一来示以恩宠,二来当做人质,以防番骑**难驯,紧要关头生出变故。

     当晚风云变色,朔风转厉,大雪漫天,一夜之间,积雪半尺,气寒肌骨。

     次日一早,风雪未停,燕王声言检阅士马,突令大宁诸军,尽在城外集结。

     诸军叫苦不迭,可又不敢怠慢,纷纷冒雪出城、排列成阵。

    到了正午时分,燕王顶盔披甲,骑马出城,宁王在左,道衍在右,朱高煦尾随其后。

     此时狂风怒号,白雪漫天,长空大漠,茫茫一色,风雪呼啸而过,卷起周天寒彻。

    受阅诸军盔甲结冰、马毛沾雪,呼吸之间,仿佛吞吐云雾,然而人马肃立,纹风不动,一眼望去,仿佛千万尊冰雪雕塑。

     燕王纵马直进,但见人强马壮,纪律精严,不由满心欢喜:“先帝常说,大宁番骑,甲于天下,如今看来,言下不虚。

    ”回想之前的凶险豪赌,胸怀一畅,豪气上涌,策马直上高处,面朝军阵,运足丹田之气,大声说道:“朝廷无道,奸佞当国,有能者埋没,有功者不赏。

    你们都是大好男儿,捍卫疆场,流血流汗,结果只能与牛羊为伍、跟风沙作伴,朝廷里的奸臣却享尽荣华、富贵子孙,这样子,公平吗?” “不公平!”诸军愤激起来,齐声高叫。

     燕王又道:“如今皇上昏庸,受了小人挑拨,誓要诛灭同宗、杀尽同族,湘王活活烧死,周王关在牢里。

    我在北平,九死一生,宁王虽在边陲,圣旨一到,也是无可幸免。

    奸臣步步进逼,我等无路可走,唯有舍生忘死,杀出一条血路,诛灭奸臣,肃清朝纲。

    败了无话可说,倘若一战而胜,各位都是从龙之士、靖国功臣,荣华富贵,传之子孙。

    ”略一停顿,大声叫道,“你们愿意跟随我吗?” “愿意!”数万人激动不已,各各青筋绽出,面红耳赤。

     “这一役!”燕王环视四方,一字一句地说道,“清君侧,靖国难,平定祸乱,是名靖难!” 诸军**狂喜,一心建功立业,纷纷随之吼叫:“清君侧,靖国难!” 叫了一遍,又喊一遍,朵颜番骑说不来文绉绉的汉话,竞相勒起缰绳、发出凄厉长啸,夹杂汉军喊叫,直如冬日惊雷,顺着万里长风,传到无穷天际。

     得到消息,朱高炽和徐妃先后登上城墙、极目眺望,但见从南到北,人马如潮,从午至暮,络绎不绝。

     城头一团死寂,人无语、马无声,弥漫绝望之气。

     忽听远处一声呼啸,两骑人马驶近城门,吱嘎嘎,守军一齐扯起弓弦。

     “不要发箭!”徐妃忽道,“那是使臣!” 众人定眼望去,当头一骑高举一面旌旗,白底描画日月,下有五爪金龙。

    五爪之龙,帝王之相,手持日月龙旗,象征当今天子。

     两骑在鹿角前停下,一老一少,老者须发皓白,少者容颜俊朗。

    乐之扬眼尖,认出一是耿炳文,一是耿璇,父子二人全副披挂、耀武扬威。

     “燕王妃徐氏何在?”耿炳文嘶声高叫,一双老眼向着城头逡巡,“我是长兴侯耿炳文。

    ” 朱高炽上前要答,徐妃拦住他,大声回答:“本妃在此,耿侯爷有话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