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俞增 作品

第二百六十六章 臣服

    排行榜前三了,甚至第一也不是问题。

    这些钱虽然都是抢劫而来,不过要将他们洗干净对唐宋来说也不是任何问题,操纵了一个国家的人,这些钱那还不是想怎么洗就怎么洗?而且还不用抽头——整个缅甸,谁敢要他抽头?现在,他愁的问题是这些钱该怎么花?又要花到哪儿去? 现在他都觉得还有没有必要搞那个劳什子的东南亚经济联盟,反正钱都花不完,还要折腾那么多干嘛?当然了,对他来说,其实东南亚联盟的成立与否,更多的体现了他的社会价值,所获取的也是社会地位,至于金钱利益,却是其次的了。

    也因此,雅素卿钟情她们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鼓动唐宋使劲折腾。

    她们谁不知道唐宋的钱已经多到十辈子都花不完了?但谁又不想自己的老公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人物,站在哪儿都是世界顶尖人物,跟谁都能平起平坐,谁都不敢小瞧一眼?没有那种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就是有再多的钱,那还是暴发户,还是个土鳖…… 嗯,既然这些钱全部取自缅甸,那在这地方多多少少要花些,算是回馈社会,回馈全缅甸人民。

    比如说对缅甸所有大型企业都进行参股,这样既是对他们的一种支持,也能让他们为自己继续赚钱;比如对内比都的基建再加把力,怎么也要有点一国首都的样子,那样的话,自己生活在那边,至少心里也舒坦些…… 对了,还有个问题是需要考虑考虑的,那就是内比都现在适不适合再充当缅甸的首都了。

    要知道,全国人民以前接受的教育都是仰光是缅甸的首都,也是缅甸第一大城市,是缅甸的经济中心。

    现在倒好,几年前丹瑞政府害怕民主风潮的崛起,更害怕其他对他虎视眈眈的各路军阀,一声令下,首都便从世人皆知的仰光搬到了现在的内比都。

    要知道,在成为首都之前,内比都这个地方绝大多数缅甸人都没听说过名字,这只是个微不足道破破烂烂的小县城,以至于在世界地图上都找不到这到底是哪个地方。

    除了军事上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的好处外,没其他一点优势,更没一点可以成为首都的条件。

     而现在,那些虎视眈眈的军阀已经不见了,至于那所谓的民主风潮,嘿,有了《廉政公署暂行条例》以及《国家赔偿法》,那还要担心什么?只要民众的生活能变好,他们才不在乎是什么样的掌权性质呢。

    之前之所以那么反对军阀,反抗军政府统治,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活不下去了,还不是因为那些军政府干的都不是人事。

    人们真要有饭吃,有衣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谁吃饱了没事干去造反啊?而现在,所有这些外部条件都没有了,那是不是可以将首都再牵回去?内比都实在太小家子气了,别的不说,光是日常生活用品,都有可能买不齐全,这哪里还有一个国家首都的样子?无论人口,面积,基建,交通,经济,金融等等诸多方面,内比都都配不上首都这一称呼…… 只不过,这3问题似乎应该是林栋考虑的事情,嗯,回头倒是可以跟他说说。

    搬回去,也是一件好事嘛,仰光那边什么都不缺,只要人过去了,立马就可以搬回以前的总统府……只可惜,这样一来,林飞花了那么多力气建造的红楼,似乎就有些浪费了。

    嘿,难道再来一次金屋藏娇? 再要进屋藏娇的话,那被藏的人,自然只能是玛丹敏了。

    她的存在,从杰迪曼珊离开后倒是已经跟林雨霏透过口风了。

    以林雨霏的性子当然不会说什么,不过,什么时候能通过素卿钟情那一关,那才能让他真的放下心来。

    说起来,犯了错误的人,说话就是没底气啊,这些天,唐宋都没敢跟素卿她们通电话,生怕林雨霏已经将玛丹敏的事情透露出来,生怕她们找自己算账——呃,算账还不太担心,担心的是她们根本就不提算账的事情,从此以后就不再理他了,当他是个陌生人一样,那就糟糕了。

     如此先将玛丹敏藏起来还是很必要的,等过了这一关再说,就跟香珠一样——呃,错了,香珠还不算了,他跟她根本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关系,当然不能算那个娇。

    而且,有了詹妮弗以及玛丹敏的事情,就算这世上的娇娇女再多,短时间内唐宋都不敢正眼相看了。

    素卿她们给面子是她们的事情,自己做事也要交代得过去不是?但不管怎样,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还是要解决的…… 直升机降落在土瓦临近海边的沙滩上。

     土瓦,便是唐宋缅甸攻略的最后一站。

    解决了这里,整个缅甸便算给唐宋拿下了。

     土瓦,是缅甸南部最大的城市,当然,这里的大,也就是跟国内一个县级市差不多,通了公路而已。

     而这里的南部,便是相当靠南了。

    缅甸的国土地形跟泰国差不多,都有一块狭长的地方深入东南亚半岛,最窄处两国加起来的地方宽度都不到百公里。

    泰泰国那边就是泰国湾,而缅甸这边呢,则是直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其实,也就是印度洋的一部分,只是到了缅甸这个换个名字罢了。

     而土瓦,便是安达曼海边的一个城市,往东不到百公里,便是泰缅边境线了。

     南部海滨城市,终究与北地山区城市有些不一样的,至少这边靠海,民众们下海打渔,就算富裕不起来,但也能保证自己能吃饱,因为,这边人的生活并没有唐宋想象的那么困顿。

     当然,虽然不至于被饿死,却也没能好到哪儿去。

    要是他们的日子都好过了,那这边的军阀头头日子就不会那么好过了——没了剥削,他们哪里还能享受暴力带来的利益好处?那还不如不当这个军阀头目呢,没的天天提心吊胆。

    尤其是现在,谁不知道缅甸要变天了?再没有军阀专治头目的好日子了,不投降则死,投降了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那,还是趁着最后的时光,好好折腾一下,也不妄自己做这一趟老大。

    然后么,等那小子来的时候再见机行事,反正只要最后服软诚服的,不管以前做过什么,似乎都没死……当然了,坏事还是不能当面做的,谁知道那小子心里是什么样的心思,万一心狠手辣起来,那除了等死就没招了。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就是了,按照这两天电视里播报的状况来看,那家伙还在千公里外折腾呢,又哪里有可能知道这儿发生的事情?反正那家伙无论到哪儿都只是匆匆而过,无论以前做了什么,都不会发觉,也不会追究的——这里的追究,当然是指那个小杀神主动追索,实际上这样的事情还真是没发生过,最多也就是让下面的人随便自白一下,交代的过去就行了。

     再说了,就算自己做的再过分,激起下面民众的反感,想到唐宋那儿去告状,那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嘿,北边不是有很多大佬跑路了吗?大不了收刮一笔后自己也跑路……嗯,出国做一个富家翁,似乎也比寄人篱下,什么都要受人管来得舒服些。

    何况,以他平日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受人管的命运还不知道呢,万一那姓唐的不甩他,跟他秋后算账,那不是糟了吗?如此说来,还是跑路来得更稳妥一些啊…… 千万别以为这些土鳖一样的山头专治军阀就没几个朋友,实际上,谁都认识几个山头好友,近处的可能还不来往,但远处的可就经常联系了,这算是远交近攻的一个实际运用,也算是各个军阀山头之间的松散联盟,这样一来有助于保证他们的地位,能提高安全级别,谁也不敢打谁的主意,谁也不敢轻易的攻击谁。

    如此,瓦力能知道新闻里面没通报出来的叛国逃跑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自以为对唐宋颇多了解,对他最近行径也有不少研究的土瓦老大瓦力将军便是这样看待唐宋,这样钻空子的。

     正在做白日梦的他决然想不到他所担心的唐宋已经在距离土瓦不远处降落下来了。

    以至于他的一切作为都没能瞒过唐宋的耳目,那结局便可想而知了——其实,就算他做的某些事情唐宋没有亲见,难道就真的能瞒过去吗? 唐宋之所以会出人意料地出现在瓦土瓦,固然有不少势力投诚以至于进度加快的结果,更多的却是一种策略运用。

    这个策略产生的原因却是因为刚开始在缅北的纠结。

     在缅北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尊敬的缘故,也可能是他的催眠效用太强的原因,他前脚刚征服一个势力,后脚那个势力的声明就出来了。

    这个头因张山而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结果,他的动向,他的速度,他的某些手段,全部被各路坐卧不安的军阀专治势力们给掌握了,然后,他便遇到了强力阻击,要不是太极意境的预警能力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