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 作品
241权谋1
就见他捧着那碗清汤寡面,慢条斯理的吃了起来。
她内心震动不已,他一个帝王,因为挂念战场上的将士,自己舍不得吃好吃的,跑到街边吃最便宜的面条,可他却将那碗带肉的面条推给了她… 上官静拿起筷子,也慢慢的吃了起来,这碗面不值什么钱,也比不上她做女帝时吃的精致大气,但此刻,上官静却觉得美味极了… 这碗面,充满了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子的关爱,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的品质,楚云辞,是个挺好的人… 吃完面之后,楚云辞带着她离开,而上官静带了一路的石头,则是被她留在了那个面摊的凳子上。
面摊里的小二将碗筷收拾好之后,有些奇怪的看着凳子上的那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他将那块石头一并带走,准备扔掉… …… 回来的路上,上官静依然被楚云辞背着,小河边,他背着她慢慢的走着,此刻,楚云辞的心很静,现在,不是自暴自弃的时候,还有那么可爱的孩子等着他守护,他应当担起自己的责任。
上官静靠在他的背上,不禁轻轻地微笑,这个皇帝对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孩子都那么有耐心,人又那么好,况且,他还是世哥哥的父亲,有那么出色的儿子,想必父亲也不会差到哪去,她想,她不应该去算计他。
这一刻,上官静愿意去相信他,也愿意去帮助他。
楚云辞还在走着,上官静有些不好意思道,“叔叔,抱歉,刚刚我骗了你。
” “哦?”楚云辞不太清楚她的话。
上官静道,“其实,我是东方家的女儿,我叫…东方烨雪。
” 闻言,楚云辞心神立即一震,东方家的女儿! 楚云辞的脚步忽然顿住,就连面色都沉了几分,东方誉那个老贼实在是可恶,连带着,他不喜欢东方家的任何人,这一刻,他对背上小娃娃的好感度瞬间下降了几分。
上官静也清楚他的心理,她继续淡淡的开口,“叔叔,我父亲让您开放捐官制度,您是何想法?” 听着她的话,楚云辞震惊不已,“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她明明还是只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会知道捐官的事情?东方誉又怎么可能会告诉她这种事? 上官静轻道,“你先别问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件事,我倒是想知道您的想法。
” 楚云辞讽刺的扬了扬嘴角,“东方誉是想用你这个小娃娃来打探消息?他还真是,呵…当孤是傻子吗?” 上官静轻轻叹了口气,“皇上,我不是东方誉的人,也不是故意来打探消息。
” 楚云辞根本不信她的话,他转过身子,向着原来的方向走去,“孤送你回东方家。
” 上官静在他的背上,小拳头握紧,“皇上,捐官的事情,你要交给东方誉,让他全权负责!” 楚云辞冷哼,“小家伙,孤刚刚没看出来,原来你还这么有心机。
” 他一直往回走着,上官静的脸色也逐渐下沉,上官静道,“你若是将捐官一事交给东方誉,东方誉必然会大力的在朝堂上安插他自己的人,而且,以他的个性,他绝对不可能让其他势力的人往官场里送人,到那时,东方誉一家独大,各方的势力便会出现巨大的不平衡…” 上官静说的有理有据,这下,楚云辞更加吃惊了,一个小娃娃而已,她怎么会懂那么多? 楚云辞按耐住心中的种种疑惑,紧咬着牙关道,“呵,若是东方家一家独大,到那时,这楚国直接姓东方算了!” 这算是他给她的答复,楚云辞继续道,“你回去告诉你父亲,孤,绝对不可能将捐官一事交给他!” 上官静不禁摇头,这皇帝还是将她当成东方家的探子看,她淡淡道,“东方家不可能独大,因为这天下,并不缺少能与东方誉争锋之人。
” 楚云辞并不太懂这个小娃娃的意思,他将她从背上放了下来,低着头,狐疑的看着她,“你…到底是谁的人?” 上官静站在地面上,仰起头,脸上露出微笑,“我是皇上的人。
” 楚云辞深深的看着她,有些难以置信,“孤的人?” 上官静知道,现在的楚云辞肯定不相信她,因此,她必须得说服楚云辞,让他彻底的相信自己。
她目光沉着道,“皇上,借捐官一事,东方家可以做大,但东方誉的举动也必然会触怒其他势力,到那时,肯定会有人给东方誉使绊子。
” “你的意思是?”楚云辞看着她,眼里的震惊从未消逝,她如此年纪,心机竟然渗透到了朝堂,简直是可怕… 上官静将捐官一事暂时放下,转而问道,“皇上为什么要努力维持各派势力的平衡?” 为何维持平衡?楚云辞回道,“如今,孤在朝堂上早已如履薄冰,若是再让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孤这皇帝就更没话语权了。
” 闻言,上官静轻呼了一口气,“皇上,一直以来,您都做错了。
” “孤做错了?”楚云辞奇怪,她一个小孩子,竟然说他做错了。
她轻声道,“这样,烨雪帮皇上分析一下。
” 楚云辞这时到有些好奇,她能分析出什么? 上官静道,“自古以来,为帝之人都深谙平衡之道,朝廷的各方势力平衡,臣子们互相牵制,朝局便能稳定,相反,若是有人一家独大,平衡就会被打破,到时,朝局大乱,皇权受到挑战,这是所有帝王的大忌。
” 她看着楚云辞道,“皇上知道平衡臣子的势力,这是件好事,可惜,皇上您没有大权,即使官场再平衡,也跟皇上您没有任何关系,您的努力,到头来全都是白费。
” 闻言,楚云辞不禁苦笑一声,“你说的倒是有理,可孤却不敢轻易打破平衡,朝局一旦乱了,再想重新收拾可就难了。
” 上官静却道,“正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皇上为何不试一试?” 楚云辞逐渐陷入了沉思。
上官静再次捡起捐官的事宜,“如今,朝堂有以东方誉为首的东方党,也有辅国老臣楼瑞为首的楼瑞党,这两派表面上看似平衡,其内,却暗潮汹涌,皇上不如设一个局,将捐官一事交给东方党,让东方誉独大,如此,楼瑞必然不服,他肯定会找机会拉东方誉下水,皇上,您大可高枕无忧,让楼瑞替您去收拾东方誉。
” 楚云辞此刻已经完全懵了,这小家伙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可楚云辞还是难以接受,“若按你说的做,让东方誉和楼瑞他们互相争斗,孤在一旁看着,的确是能从中获利,可如此一来,朝政几乎完全乱了,如今,楚国北有胡人侵袭,南有海盗不断,外部形势堪忧,朝政内部若是再胡搅一通,楚国危矣!” 上官静缓缓摇头,“皇上,胡人和海盗是强悍不假,但您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忍,攘外必先安内,您只有将内务清理干净了,才能腾出手去收拾外敌。
” 她顿了顿,继续道,“皇上,难道您现在还不明白吗?您一直忙于应对胡人和海贼,可您真正的敌人,并不是胡人和海贼,而是东方誉和楼瑞! 楚国现在一直在打败仗,不是因为外敌过于强大,而是因为我们的内部出了问题,东方誉私扣军饷,只顾自己捞钱,甚至还想通过捐官来壮大自己的势力,而楼瑞,也是同样的货色,若是皇上不除掉他们,您就要一直被这两个人拖累。
” 这下,楚云辞彻底懵了,他刚刚都跟这个小不点说了什么?她竟然如此的能说会道,甚至关于一些机密的事情,她都了解的分毫不差… 攘外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 楚云辞不断地思考着,东方誉和楼瑞若是不除,楚国就不可能战胜胡人和海贼,只有除了他们,将朝局逆转,他才能腾出手去收拾外敌。
而在此之前,他必须要隐忍… 对于胡人的残忍,对于海盗的蛮横,他只能忍,忍,不断的忍! 楚云辞叹了口气,“你说的有理,但实施起来却是艰难无比,一个不小心,楚国内忧外乱,直接被灭国都有可能。
” 上官静却坚定的拉住他的手,“皇上不用怕,有烨雪在,烨雪会帮你。
” 楚云辞诧异的看着自己的手掌,那只小手有力又温暖,她竟然仰头看着他,对他说,烨雪会帮你… 楚云辞从未见过如此的小孩子,她心机深沉,又对朝政之事,国家大事统统了如指掌,她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她会如此聪慧? 若是其他人说要帮他,他一定会一笑而过,觉得那人傻了或者疯了,可对于这个女孩,他莫名的相信她,小小年纪便如此智慧,将来,她一定能成为搅动世界风云的人物! 但是,他还是奇怪,“为什么,你要算计自己的父亲?” 上官静表情淡然,“皇上,您可知国家两个字的含义吗?” 楚云辞默然,上官静淡淡道,“在烨雪眼里,国家,便是国为先,家在后,有国才有家。
烨雪可以算计父亲,但也决不会将他往死里整,差不多…让他辞官回乡就够了。
” 楚云辞听着她的话语,心里一阵感触,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竟然懂得国家的道理,国为先,家在后,有国才有家,能说出如此慷慨大义之人,又岂是那种阴厉小人? 楚云辞握紧了她的小手,他蹲下身子,面对面的看着她,“小家伙,你说的不错,有国才有家,孤…愿意相信你。
” 他目光灼灼,眼里闪动着莫名的情绪,从此以后,他将不再是孤军奋战,在他的战线上,将会有一个小朋友陪伴着他,和他一起在这风云诡谲的战场上并肩作战。
她内心震动不已,他一个帝王,因为挂念战场上的将士,自己舍不得吃好吃的,跑到街边吃最便宜的面条,可他却将那碗带肉的面条推给了她… 上官静拿起筷子,也慢慢的吃了起来,这碗面不值什么钱,也比不上她做女帝时吃的精致大气,但此刻,上官静却觉得美味极了… 这碗面,充满了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子的关爱,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的品质,楚云辞,是个挺好的人… 吃完面之后,楚云辞带着她离开,而上官静带了一路的石头,则是被她留在了那个面摊的凳子上。
面摊里的小二将碗筷收拾好之后,有些奇怪的看着凳子上的那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他将那块石头一并带走,准备扔掉… …… 回来的路上,上官静依然被楚云辞背着,小河边,他背着她慢慢的走着,此刻,楚云辞的心很静,现在,不是自暴自弃的时候,还有那么可爱的孩子等着他守护,他应当担起自己的责任。
上官静靠在他的背上,不禁轻轻地微笑,这个皇帝对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孩子都那么有耐心,人又那么好,况且,他还是世哥哥的父亲,有那么出色的儿子,想必父亲也不会差到哪去,她想,她不应该去算计他。
这一刻,上官静愿意去相信他,也愿意去帮助他。
楚云辞还在走着,上官静有些不好意思道,“叔叔,抱歉,刚刚我骗了你。
” “哦?”楚云辞不太清楚她的话。
上官静道,“其实,我是东方家的女儿,我叫…东方烨雪。
” 闻言,楚云辞心神立即一震,东方家的女儿! 楚云辞的脚步忽然顿住,就连面色都沉了几分,东方誉那个老贼实在是可恶,连带着,他不喜欢东方家的任何人,这一刻,他对背上小娃娃的好感度瞬间下降了几分。
上官静也清楚他的心理,她继续淡淡的开口,“叔叔,我父亲让您开放捐官制度,您是何想法?” 听着她的话,楚云辞震惊不已,“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她明明还是只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会知道捐官的事情?东方誉又怎么可能会告诉她这种事? 上官静轻道,“你先别问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件事,我倒是想知道您的想法。
” 楚云辞讽刺的扬了扬嘴角,“东方誉是想用你这个小娃娃来打探消息?他还真是,呵…当孤是傻子吗?” 上官静轻轻叹了口气,“皇上,我不是东方誉的人,也不是故意来打探消息。
” 楚云辞根本不信她的话,他转过身子,向着原来的方向走去,“孤送你回东方家。
” 上官静在他的背上,小拳头握紧,“皇上,捐官的事情,你要交给东方誉,让他全权负责!” 楚云辞冷哼,“小家伙,孤刚刚没看出来,原来你还这么有心机。
” 他一直往回走着,上官静的脸色也逐渐下沉,上官静道,“你若是将捐官一事交给东方誉,东方誉必然会大力的在朝堂上安插他自己的人,而且,以他的个性,他绝对不可能让其他势力的人往官场里送人,到那时,东方誉一家独大,各方的势力便会出现巨大的不平衡…” 上官静说的有理有据,这下,楚云辞更加吃惊了,一个小娃娃而已,她怎么会懂那么多? 楚云辞按耐住心中的种种疑惑,紧咬着牙关道,“呵,若是东方家一家独大,到那时,这楚国直接姓东方算了!” 这算是他给她的答复,楚云辞继续道,“你回去告诉你父亲,孤,绝对不可能将捐官一事交给他!” 上官静不禁摇头,这皇帝还是将她当成东方家的探子看,她淡淡道,“东方家不可能独大,因为这天下,并不缺少能与东方誉争锋之人。
” 楚云辞并不太懂这个小娃娃的意思,他将她从背上放了下来,低着头,狐疑的看着她,“你…到底是谁的人?” 上官静站在地面上,仰起头,脸上露出微笑,“我是皇上的人。
” 楚云辞深深的看着她,有些难以置信,“孤的人?” 上官静知道,现在的楚云辞肯定不相信她,因此,她必须得说服楚云辞,让他彻底的相信自己。
她目光沉着道,“皇上,借捐官一事,东方家可以做大,但东方誉的举动也必然会触怒其他势力,到那时,肯定会有人给东方誉使绊子。
” “你的意思是?”楚云辞看着她,眼里的震惊从未消逝,她如此年纪,心机竟然渗透到了朝堂,简直是可怕… 上官静将捐官一事暂时放下,转而问道,“皇上为什么要努力维持各派势力的平衡?” 为何维持平衡?楚云辞回道,“如今,孤在朝堂上早已如履薄冰,若是再让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孤这皇帝就更没话语权了。
” 闻言,上官静轻呼了一口气,“皇上,一直以来,您都做错了。
” “孤做错了?”楚云辞奇怪,她一个小孩子,竟然说他做错了。
她轻声道,“这样,烨雪帮皇上分析一下。
” 楚云辞这时到有些好奇,她能分析出什么? 上官静道,“自古以来,为帝之人都深谙平衡之道,朝廷的各方势力平衡,臣子们互相牵制,朝局便能稳定,相反,若是有人一家独大,平衡就会被打破,到时,朝局大乱,皇权受到挑战,这是所有帝王的大忌。
” 她看着楚云辞道,“皇上知道平衡臣子的势力,这是件好事,可惜,皇上您没有大权,即使官场再平衡,也跟皇上您没有任何关系,您的努力,到头来全都是白费。
” 闻言,楚云辞不禁苦笑一声,“你说的倒是有理,可孤却不敢轻易打破平衡,朝局一旦乱了,再想重新收拾可就难了。
” 上官静却道,“正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皇上为何不试一试?” 楚云辞逐渐陷入了沉思。
上官静再次捡起捐官的事宜,“如今,朝堂有以东方誉为首的东方党,也有辅国老臣楼瑞为首的楼瑞党,这两派表面上看似平衡,其内,却暗潮汹涌,皇上不如设一个局,将捐官一事交给东方党,让东方誉独大,如此,楼瑞必然不服,他肯定会找机会拉东方誉下水,皇上,您大可高枕无忧,让楼瑞替您去收拾东方誉。
” 楚云辞此刻已经完全懵了,这小家伙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可楚云辞还是难以接受,“若按你说的做,让东方誉和楼瑞他们互相争斗,孤在一旁看着,的确是能从中获利,可如此一来,朝政几乎完全乱了,如今,楚国北有胡人侵袭,南有海盗不断,外部形势堪忧,朝政内部若是再胡搅一通,楚国危矣!” 上官静缓缓摇头,“皇上,胡人和海盗是强悍不假,但您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忍,攘外必先安内,您只有将内务清理干净了,才能腾出手去收拾外敌。
” 她顿了顿,继续道,“皇上,难道您现在还不明白吗?您一直忙于应对胡人和海贼,可您真正的敌人,并不是胡人和海贼,而是东方誉和楼瑞! 楚国现在一直在打败仗,不是因为外敌过于强大,而是因为我们的内部出了问题,东方誉私扣军饷,只顾自己捞钱,甚至还想通过捐官来壮大自己的势力,而楼瑞,也是同样的货色,若是皇上不除掉他们,您就要一直被这两个人拖累。
” 这下,楚云辞彻底懵了,他刚刚都跟这个小不点说了什么?她竟然如此的能说会道,甚至关于一些机密的事情,她都了解的分毫不差… 攘外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 楚云辞不断地思考着,东方誉和楼瑞若是不除,楚国就不可能战胜胡人和海贼,只有除了他们,将朝局逆转,他才能腾出手去收拾外敌。
而在此之前,他必须要隐忍… 对于胡人的残忍,对于海盗的蛮横,他只能忍,忍,不断的忍! 楚云辞叹了口气,“你说的有理,但实施起来却是艰难无比,一个不小心,楚国内忧外乱,直接被灭国都有可能。
” 上官静却坚定的拉住他的手,“皇上不用怕,有烨雪在,烨雪会帮你。
” 楚云辞诧异的看着自己的手掌,那只小手有力又温暖,她竟然仰头看着他,对他说,烨雪会帮你… 楚云辞从未见过如此的小孩子,她心机深沉,又对朝政之事,国家大事统统了如指掌,她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她会如此聪慧? 若是其他人说要帮他,他一定会一笑而过,觉得那人傻了或者疯了,可对于这个女孩,他莫名的相信她,小小年纪便如此智慧,将来,她一定能成为搅动世界风云的人物! 但是,他还是奇怪,“为什么,你要算计自己的父亲?” 上官静表情淡然,“皇上,您可知国家两个字的含义吗?” 楚云辞默然,上官静淡淡道,“在烨雪眼里,国家,便是国为先,家在后,有国才有家。
烨雪可以算计父亲,但也决不会将他往死里整,差不多…让他辞官回乡就够了。
” 楚云辞听着她的话语,心里一阵感触,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竟然懂得国家的道理,国为先,家在后,有国才有家,能说出如此慷慨大义之人,又岂是那种阴厉小人? 楚云辞握紧了她的小手,他蹲下身子,面对面的看着她,“小家伙,你说的不错,有国才有家,孤…愿意相信你。
” 他目光灼灼,眼里闪动着莫名的情绪,从此以后,他将不再是孤军奋战,在他的战线上,将会有一个小朋友陪伴着他,和他一起在这风云诡谲的战场上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