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思忖:这民国的新年,真能迎来孙先生期盼的曙光么? 守岁宴罢,吴府正院早已搭起锦绣戏台。

    吴向荣特意请来京城名角尚小云唱堂会,撤了筵席的厅堂里,太师椅排成半月形。

    尚小云水袖翻飞,先是一折凄婉的《昭君出塞》,接着《三娘教子》的唱词伴着檀板清响飘进腊月寒夜。

    当演到《秦良玉》催战鼓响彻云霄时,戏台两侧的煤气灯突然爆出几个灯花,映得满堂宾客脸上明暗不定。

    吴家老少就在这咿呀的皮黄声里,送走了兵荒马乱的一年。

     大年初一清晨,天刚蒙蒙亮,叶佩青和杜娟就裹着厚实的棉袄出了门。

    杜娟那件绣着梅花的白缎袄子在晨光中格外显眼,说话时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打着旋儿。

     周家大太太昨儿个就约好了牌局,杜娟一边搓着手一边对郑顺意说,知道你忙,特意让广州酒家的老师傅留了你最爱吃的莲蓉酥。

    叶佩青拢了拢貂皮围脖,接话道:吴家那些生意上的老主顾来得早,你且招呼着,别累着。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倒把寒意驱散了几分。

    临走时杜娟突然拽住郑顺意的袖口,压低声音道:记着带歧路那小子去城隍庙转转,听说今年新来了个苏绣班子...话未说完,就被叶佩青笑着拉走了。

    街角传来她们细碎的脚步声,混着远处零星的爆竹声,在石板路上渐渐远去。

     叶佩青立在吴宅朱漆大门前,不耐烦地跺了跺脚。

    两辆黄包车早已候在阶下,车夫黝黑的脖颈上沁着汗珠。

     杜娟!她拔高了嗓门,周家太太的茶都要凉了,你还在磨蹭什么? 回廊转角处,杜娟正与郑顺意挨得极近。

    闻言她懒懒应了声,临走时却意味深长地睨了郑顺意一眼——那眼神活像看透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也难怪,吴歧路那点少年心思,在她眼里就跟琉璃盏似的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