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梨 作品

六四九 大小诸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可进,否则…

    《正德五十年》最新章节... 六一五图穷匕见 (哈哈,猜到了么?哇哈哈哈哈哈哈) 哭的那人,赫然站在勋戚的队列之中,显然爵位不低,已经是足足有六十多岁了,眉毛胡子都是已经花白,而此刻,那沟壑一般布满了皱纹的脸上却是老泪纵横,哭的像是个孩子。

    89阅要看书 熟悉他的人都是不由得有些唏嘘。

     此人乃是阳武侯薛瀚,此人也是出身名门,其先祖乃是薛禄。

    薛禄,其在家族排行老六,人称薛六,后发达之后改名薛禄,以一介小兵之身份随同永乐帝起兵靖难,屡立战功,朱棣攻破应天府之时,就已经封为都督佥事。

    永乐十八年十二月,成祖迁都北京,被封为阳武侯,此人寿命颇长,洪熙年间,任左军都督府都督,加太子太保,予世券。

    曾充任总兵官,镇守塞外。

    之后因获寇功,再增俸禄五百石。

    同年,佩镇朔大将军印,巡抚开平至大同边疆。

    宣德元年,从宣宗征汉王朱高煦,担任前锋。

    朱高煦被捕后,留薛禄与尚书张本镇守。

    次年春,奉诏巡视畿南诸府城池。

    同年夏,复佩大将军印,北巡开平,还驻宣府。

    期间率领精兵偷袭瓦剌。

    后召还。

    宣德三年,再此跟随北征,在宽河获胜,之后留守蓟州、永平。

    再佩镇朔印,进行巡边护饷。

    宣德五年,在凤凰岭遇敌并获胜,加封太保。

     同年病死,赠鄞国公,谥忠武。

     宣德帝是极为喜欢他的,他上言永宁卫一些地方宜建城堡守卫,宣宗批准并派遣三万六千军民赴工、精骑一千五百护行,均听由薛禄调遣。

    临行前并赐诗赞扬,以仲山甫、南仲比喻。

    薛禄为武将不知其意,于是向杨士奇求教。

    杨士奇称:“圣上是以古贤人待君也。

    ”薛禄则称:“禄安敢望前贤,然敢不勉图报上恩万一。

    ” 此人甚至还曾经出现在奇书聊斋志异之中,也算是异数了。

     阳武侯一系也算是大明朝勋戚之中数得着的豪门了,传到薛瀚这一代也是属于顶尖的那种,薛瀚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员猛将,征安南、征西宁、平江南匪患,征贵州土司,都是屡立战功。

    后来金国自立,薛瀚以阳武侯之爵位为奴儿干总督,奉命镇压女真,当时正德皇帝给他的任务是五年之内剿灭女真。

     结果女真越打越强,越打越多,反倒是大明在东北的势力,却是日渐萎缩,每况愈下,一路丢城失地,一直从恨古河退到松花江边才算完。

     大明只能是默认了女真的存在,而作战不利的薛瀚也被勃然大怒的正德帝撤职查办,在诏狱里呆了半年,等正德皇帝去了火儿之后方才经人说情放了出来,只是此后,也是一蹶不振。

     君前失仪,还是当着这么多使节的面,苛刻的正德却是少有的没有发火儿,反而是闻言安慰了两句,着人把他扶下去好生休息。

     接下来图哈又是奉上了每年要纳贡的东西,东西不多,比给连子宁的还少些,一年大致就是几万两白银,千余两沙金,百余匹骏马而已,正德却是对这个根本不在意,把那单子扫了一眼便是放到一边了。

    对他来说,要的,就是女真臣服这俩字儿! 不图别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递了国书之后,接下来就没有图哈的什么事儿了。

    正德皇帝摆摆手,他以及一干金国的官员便是起身站到了一边。

     其实在大明的君臣们看来,接下来的,才是重头戏。

     毕竟连子宁弄出来的那架势也实在是太大了些——喝,好家伙,足足八十六位诸部汗王前来朝觐啊! 在国朝中人的心目中,但凡是能被冠以一个诸如‘大王’、‘大汗’头衔儿的人,肯定是拥有极大的势力和莫大的武力,其手下,怎么着也是得有个几千上万的精锐才行! 而连子宁这一次竟然是弄了足足八十六位前来汗王前来参拜,他难不成是把东北万里广袤大地上的各大势力都给一网打尽了? 他们自然是谁也不会想到,或者说不敢想,连子宁造了这么大的一个噱头。

     连子宁也是心机极为深沉之辈,他更是深谙正德以及整个大明朝廷的心理,就现在的情况来说,甚至就算是大明朝廷和正德皇帝就算是知道了真相也不会拆穿,因为在这会儿普天之下都知道八十六位汗王前来朝觐天子,而这时候却是突然传出消息说这些人乃是假货,那么最丢脸,威严损失最厉害的,肯定不是连子宁。

    而是正德帝,是大明朝廷!他们会沦为天下臣民百姓的笑柄。

     连子宁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是把朝廷给绑架了,当然,他是更有自信,自己是绝对不会被拆穿的。

    要知道,在他的指使和主导下,这些部族首领不断的对自己进行催眠,甚至潜意识中都开始相信自己真的就是某位大汗大王了。

     正德又问道:“下面所跪诸位,乃是何人呐?” 赫连豹和阿济格对视一眼,齐声道:“化外之民赫连豹(阿济格),叩见天朝大皇帝陛下,我等乃是化外蛮荒之民,不通天朝教化,若是胡言乱语,生怕惹得天朝大皇帝不悦。

    是以推举我二人,来与皇帝说话。

    ” 他们这话说得憨直可爱,正德皇帝听了也自满意,微笑道:“远道而来既是客人,无须多礼了,平身吧!” 众人谢恩,纷纷站起身来。

     正德又程序化的问道:“你们此次所为何来啊?” 众人又是一屁股跪了下来,齐声道:“我等化外之民,仰慕天朝教化,特前来归顺,愿奉大明为天朝上国,称臣纳贡,永世奉大明为主。

    ” 正德皇帝要的就是这句话,心里很是高兴,而这种高兴,直接的便是表现在了赏赐上。

     他哈哈一笑,大笑道:“诸位前来归顺,朕甚是欣慰,我大明乃天朝上国,泽被万邦,统帅万国,自有泱泱大国之气度。

    尔等即来,则一概收纳,从此之后,尔等之家国,既为我大明之万士不征之国!”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