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冶儿 作品

是末法时代(随笔)

    此来看,列强帮清朝毁灭太平天国是愚蠢的,因为日后二战里,伦敦将为此化为焦土。

     多年前我心里有个疑问,既然曾国藩将半壁江山都捏在手里,为何不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他能积极地参与洋务,说明他并不迂腐;而从后来他与幕僚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他已经很清楚,清朝的气数不会超过五十年(而事实上四十年不到),如此,为何不就此改朝换代? 结果他是这么说的,“吾辈不幸生当乱世,又不幸而带兵,日以杀人为事,可为寒心。

    ” 后人骂他虚伪,而我倒觉得不是。

    无论谁胜谁负,这里面最倒霉的人就是老百姓。

    而一如作者所言,这些百姓是不管谁当家的,他们只在意吃饱肚子,有地方住。

    如是,《天国之秋》更多写的是平民的灾难,湘军自然是要屠城三日的,而太平天国驻扎的地方,天父杀天兄,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换句话说,那会儿你要生在江浙一带,就算你不被太平军杀掉,末了也少不了曾剃头的一刀。

     所以想穿越回乱世的人还是洗洗睡了吧,要知道,那期间城内市场可一直没有关闭,到最后沦陷时,人肉价格已经涨到每斤半两银子了。

     那么,结束这乱世吧。

    哪怕这王朝已经看不到未来,只要结束,就已经足够。

    我怀疑曾国藩最后是怀着这样的悲愿来结束战争的,初衷是好也罢,坏也罢,让我结束这动乱吧,三千万人的死难,已经足够了。

     被迫的放弃不值得夸赞,而为别人考虑的急流勇退让人心生敬意。

    华盛顿,后来的孙中山,也正为此不负国父之名。

     可是看到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也还是会叹息。

    他有那么多的美好心愿,修铁路,办报纸,却终究还是毁灭了。

    更加黑暗的未来等待着普通人,至少要五十年后,才会有一点亮光出现。

    更让人郁闷的是,同样是被迫通商,一衣带水的日本就能从此维新走向富强之路,这边却是一败再败,最后彻底毁灭。

     这场旷日弥久的恶战,到最后也许谁是谁非已经说不清了。

    代表先进一方的人们一如屠龙少年,最后自己身披鳞甲,成为恶龙;而那守旧的一方,对未来心怀疑虑,却不忘为安定征战不息。

     老百姓则到不了这样的高度。

    他们只是发觉自己不幸身在乱世,老天待己如刍狗,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没有收获的,死神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