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本来豆腐都得他们自己挑着的。

     顾朻已经很满意:“多谢了,这样就很好。

    ” 货郎看着矮墩墩的赵淩问:“赵四郎也要一起去吗?” 赵淩肯定点头:“嗯,去的。

    ”他要去集镇上瞧瞧物价,要是可以的话,等下次不仅卖豆腐,还能卖豆芽。

     可惜豆芽没那么快发出来。

     孟家连火炕都没有,温度低,豆芽长得更慢。

     货郎想了想,还是在板车上清理出来一小块地方:“坐这儿。

    ” 赵淩也不拒绝。

     他腿短,走路确实比别人慢。

     不过他也没坐全程,而是和顾朻换着坐。

     顾朻体力差,不像窦荣这样走一个时辰轻轻松松,加上他便秘,走得脸色发白。

     假货郎看得都恨不得直接把他拉去医馆。

     这个小集镇还没去年赵淩军训时候外头的集镇热闹,今天不是赶集日,更加冷清。

     好在集镇上住户正经有一些,也不用沿街叫卖,他们几个生面孔挑着担子一出现,在门前晒太阳聊天的老大爷就上前来问:“小哥卖什么的?” 顾朻掀开罩着豆腐的纱布,熟练回答:“豆腐,早上刚做的豆腐,老的嫩的都有。

    老伯,您要来两块不?” “豆腐啊,好!给我来一块嫩豆腐。

    ”率先问话的老头连价钱都没问,就让他们稍等,他回去拿碗过来。

     集镇上没人卖豆腐,上了岁数牙口不好,还是吃豆腐合适。

     其他人没老头这么心急火燎,问价:“怎么卖的?” 顾朻还没开口,赵淩就在边上说道:“两文钱一块,三文钱两块。

    ” 村里的价格是一文钱一块,还能用豆子换。

     但是交通也得要钱的对吧? 一块豆腐得有将近两斤重,三文钱两大块豆腐,看上去就很划算。

     率先取了碗来的老头,也一下买了两块。

     两板豆腐没一会儿就卖光了。

     赵淩收着钱,笑眯眯道:“明儿个我们早点过来,还卖豆腐脑和豆浆。

    ” 没抢到豆腐的人家听着觉得不错。

     他们虽然比村里面的农户日子过得好一点,但要说物资有多丰富,肯定没有。

     附近村里人会过来赶集,但卖的都是一些寻常玩意儿。

     别说是糕点蜜饯,就是简单的豆腐都得去真正的镇上才能买到,距离可不近。

     集镇上一家货品很杂的杂货铺,门前冷清。

     赵淩他们收拾了东西进去,叫了好几声,老板才从后宅慢吞吞走了出来,瞧着他们手上的铜钱,给割了一点猪板油;瞧了瞧赵淩手上的金叶子,顿时眼前一亮,用剪子剪了一角,切了更大一块猪板油,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