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人百般讥嘲。

    ” “?”宁诩立即反驳:“朕曾想过让你出宫,谁知道你三番五次冒……冒犯朕,这让朕如何能忍得住恼怒?” “既然你也提出来了,”他双手一合,高兴地说:“那朕明日便免了你的侍君位份,你给朕住到郊外的质子府去吧!也省得朕成日提心吊胆,怕你又突然出现在朕的榻上。

    ” 段晏:“……?” 他不过是随口一言---- 怎能料到宁诩竟一副兴高采烈的模样? 青年蹙起眉,不自觉攥了一下垂在身侧的手,平复呼吸,淡淡出声: “罢了,在昭国宫中伺候陛下是好事,就当段某没有说过刚刚的话。

    ” 宁诩:“……喂?” 段晏见他犹豫,暗中咬了下牙,又低低道:“质子府条件简陋,臣……不愿过去。

    ” ----在昭国宫中住着,除了行动不便些,反而更能接触到朝政秘辛,他今后回燕国,先将这敌对国上上下下了解清楚岂不是更好? 无懈可击的理由,段晏心想。

     定不会是因为单纯想留在某个人身边。

     宁诩:“……啧。

    ” 好一个无懈可击的厚脸皮! * 祭祀礼后,宁诩又与夏潋一起,将之前研究改良过的“月报周报”及“六部负责人”等制度在朝廷内实施开来。

     各部在“三等标准”内的事项,都由尚书与左右侍郎全权决定,只需每月文字汇总一次,上报给御书房及都察院阅览。

     在“二等标准”范畴内的事项,也由各部自行决定,但需每周由尚书亲自汇报给宁诩和都察院。

     最后则是较为重要的“一等标准”事宜,则还是由六部按照以往的习惯,在朝会上提出商议,或是写好奏折,递至御书房给宁诩查看。

     与其同时,都察院的职责也大大增加,旨在厉惩贪腐之举,避免尚书与侍郎们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由此又衍生许多细则,都是夏潋在御书房中,参照宁诩的意见一一写就的,整整花了半个月才梳理完毕。

     “小青,”宁诩简直是热泪盈眶,拉着夏潋的袖子:“你真是朕的好工友。

    ” 如果离开了头脑清醒有条不紊的小青,光凭他一人,怕是花费几倍的功夫才能把新制度建立起来。

     “……”夏潋搁下毛笔,温和道:“是陛下才思敏捷,有这许多新想法,才能让臣能用笔写出来。

    ” “你就是谦虚,”宁诩摇摇头,随手把御膳司送来的奶茶给了夏潋一杯,说:“要什么赏赐,朕让内务司给你送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