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但他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吧!他不要亡国啊! 宁诩的高中历史学得一般,只记得教科书上的内容了,但好歹也知道,当昏君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轻则被兄弟夺位砍死,重则亡国后再被吊在城楼上砍死。

     真要躺平的话,那就离死期不远了。

     宁诩已经从几日前刚刚穿书的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现在活得虽然不是很有滋味,但也并不十分想去死。

     那就姑且努力一下…… 宁诩硬着头皮开始看折子。

     这个官员说他家里的美酒甚好,要奉几坛给陛下品尝; 那个官员说京城街上的马车轮子声吵到他儿子睡觉,建议陛下下旨让所有马车的轮子包上棉布; 还有官员说本部门的人手不足全是老头两眼昏花,请求陛下调几个聪明的年轻人过去办公…… 宁诩:“。

    ” 就这?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用得着呈给他来批? 也难怪御书房积了小山高的奏折没有批复,这样无聊的琐事,就算是交到宁诩手里,也是懒得回应的。

     他又找了如今朝廷的官员表来看。

     看了之后才发现大昭王朝的朝廷架构非常零散,虽有设立六部,但其中分线错综复杂,且分内工作全部直接向宁诩呈报。

     宁诩有点怀疑自己的父皇不是箭伤恶化而死,是常年处理繁重的朝政,身体底子太差才因伤病逝的。

     他取了白纸,在纸上记下自己的一些想法,思索着之后如何改良这效率低下的朝廷。

     写了一会儿,殿门处响起几声叩门的动静,马公公的嗓音传进来: “陛下,宣王进宫觐见,是否要寻处地方准备茶水点心?” 宁诩怔了一下。

     宣王宁阆是他的小皇弟,今年才十八岁,未及弱冠,宁诩这几天还从来没见过他。

     但既然是自家兄弟,没有不好好招待的道理,于是宁诩收好纸笔,起身道:“去晓风湖边吧。

    ” 宫人们在湖边的小亭内备好软席、熏香、茶水等物,宁诩到的时候,瞧见亭中已经有个身影在等候了。

     那人身量比宁诩稍矮一点,穿着件深红的长袍,衣上绣着暗金色的图样,听见身后的脚步声,他回过头,乌黑的圆眼睛弯起,道:“皇兄。

    ” 宁诩身边的马公公笑呵呵纠正他:“王爷,您该习惯改口叫陛下了。

    ” 圆眼睛的少年轻一挑眉,走过来抱住宁诩的手,笑眯眯道:“皇兄不会怪罪我的----是吧?” 他用那双乌溜溜的眸子瞅着宁诩看,唇角勾着。

     宁诩点点头,心道,好可爱的弟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