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流会地处郊区,燕周一下车就被冷风吹得彻底清醒,赶紧拉好羽绒服衣领,拿出工作证挂脖子上,装好相机和稳定器,一边往交流会里走一边给负责人打电话。

    会场里闹哄哄的,像一个大型的菜市场。

    负责人从里面跑出来,看到燕周:“哟,小孩?就你一个人?” 燕周把工作证给他看:“我是长宁电视台的记者,我姓燕,你好。

    ” 负责人怀疑地打量他几眼,与他握手:“你好你好,你就用这么个小相机啊?“ “是,大部分现场用单反就行。

    ” “你们记者不都是有个摄像大哥扛着相机跟在后面的吗?” “现在采访方式都讲究轻便,快捷。

    ”燕周笑着回答。

    他每次单独外出采访几乎都要被这么问一遍,老有人以为他是学生冒充记者过来捣乱的,他习惯了。

    “大哥,你领我进去看看?” 负责人带他进会场,会场里人多,音乐声大,燕周调整了一下麦,举着相机一路拍一路走,采访了农户,经销商,主办方负责人和几名顾客,他看到有人在这里搞直播带货,也顺便采访了一段。

    把交流会里外逛一圈,拍了会场举办的助兴活动,燕周合计差不多行了,与负责人打过招呼收拾设备开车回单位。

     他回台里坐工位上就开始写稿,老刘也开完会回来,过来扫了一眼他拍的视频素材,说:“拍这种场面可以让农户拿起东西凑近镜头拍,或者你自己拿起来介绍都行,就这样让对方干站着让你采访,没有吸引力,也没有突出农贸产品,懂吗?” 燕周:“哦,我后面拍了一些农贸产品的特写……” “产品和人要结合在一起,这个交流会的主题就是农户和顾客之间的交流,他们的连接点是什么?是农贸产品。

    画面也要体现采访的主题和逻辑,我和你说过好几次了吧?” “不好意思,刘老师,他们交流会下午还有,我再去补拍。

    ” 老刘站起来拿本子往外走:“下午有省领导来台里调研,你要去跟拍。

    这条做好了先发给郑编,看能不能过吧。

    今天下了班你送我一脚,我没开车来。

    ” 燕周忙答:“好的。

    ” 老刘说话语速快,说完就匆匆走了,赶着去他的现场。

    燕周看了下自己拍的视频,叹一口气,打起精神继续写稿。

     上午燕周把做好的农贸产品交流会新闻发给编辑,编辑收了他的稿,说视频剪得不好,让他把素材发给编辑室的后期去做。

    燕周把素材发过去,抱着笔记本跑去人家工位上好声好气地道谢。

     “姐我看看你怎么剪的。

    ”燕周不好意思道:“我自己剪的总过不了关。

    ” 后期看了眼他的稿子,手上飞快处理他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