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蛋汤 作品
257
。
大臣们正在家吃着晚饭呢,这会儿天都要黑了,匆匆被陛下招了过来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今年可真是个多事之秋呀,一年接连出了不少的事,连谣言都出来,说是老天不佑景和帝。
这会儿匆忙被招见入宫,大家都以为那个地又出了什么大事呢,路上碰见了不由唉声叹气互相打听了起来,大家也都没问出来什么。
到了宫里了才知道是陛下请他们吃晚食,一连端上来几道没见过的菜,倒是和寻常宫宴上来的不大一样,而且看起来都是素的,更是弄得一帮子大臣一头的雾水。
景和帝心情极好,“朕今日得了个好东西,请各位都尝尝,看看有没有见过这东西的。
” 一桌上弄得菜有生的有熟的,各位大臣盯着盘子里的东西看了又看尝了又尝,都没有知道是什么东西。
景和帝笑着问道:“这东西吃起来怎么样?” “回陛下这东西老臣从来没见过,入口甜软,入粥做出来点心都是极好的。
” “宋大人说得是,陛下,不知道这是哪个藩属国进贡过来的稀罕东西?” 景和帝让人把竹篓抬了上来,“都看看这东西,不是藩属国进贡上来的,是渭阳县那边送过来的,叫红薯。
” 一听见渭阳县这三个字,众位大臣心里都是一咯噔,今年渭阳县那边的事闹得最大,没想到这会儿还能进贡过来这种稀罕东西。
有人不满地说道:“陛下,现在渭阳县的县令不是那沈临川,渭阳县夏季刚遭了水灾,沈大人不想着安抚百姓,到想着弄这些奇巧的东西进贡给陛下,博陛下喜爱,这……” 景和帝摆了摆手,“不是沈临川贡过来的,是老师让人送过来的,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老师说叫红薯,是沈临川从外地引种过来的,今年渭阳县一家都种了一亩,一亩都收上四千来斤。
”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殿上热闹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又纷纷围着那一筐子红薯看了起来。
“怎么可能,什么庄稼能收上这么多斤。
” “是呀,简直是闻所未闻。
” “陛下,这可是真的?那沈临川可有夸大之嫌?” 景和帝也从高台上走了下来,“老师亲自看着秋收的,老师说得,难不成你们怀疑老师信口雌黄?” 听说是余大人说的,众人这才信服了,“陛下,这简直是我们大丰的福祉呀!” “是呀,有了这红薯,那老百姓就能少挨饿了。
” 景和帝也很是高兴,“老师说了,这红薯藤蔓嫩的时候也能当菜吃,红薯晒干了还能磨成红薯粉,揉成窝头,收了红薯藤蔓也不浪费,磨成粉也能吃。
大臣们正在家吃着晚饭呢,这会儿天都要黑了,匆匆被陛下招了过来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今年可真是个多事之秋呀,一年接连出了不少的事,连谣言都出来,说是老天不佑景和帝。
这会儿匆忙被招见入宫,大家都以为那个地又出了什么大事呢,路上碰见了不由唉声叹气互相打听了起来,大家也都没问出来什么。
到了宫里了才知道是陛下请他们吃晚食,一连端上来几道没见过的菜,倒是和寻常宫宴上来的不大一样,而且看起来都是素的,更是弄得一帮子大臣一头的雾水。
景和帝心情极好,“朕今日得了个好东西,请各位都尝尝,看看有没有见过这东西的。
” 一桌上弄得菜有生的有熟的,各位大臣盯着盘子里的东西看了又看尝了又尝,都没有知道是什么东西。
景和帝笑着问道:“这东西吃起来怎么样?” “回陛下这东西老臣从来没见过,入口甜软,入粥做出来点心都是极好的。
” “宋大人说得是,陛下,不知道这是哪个藩属国进贡过来的稀罕东西?” 景和帝让人把竹篓抬了上来,“都看看这东西,不是藩属国进贡上来的,是渭阳县那边送过来的,叫红薯。
” 一听见渭阳县这三个字,众位大臣心里都是一咯噔,今年渭阳县那边的事闹得最大,没想到这会儿还能进贡过来这种稀罕东西。
有人不满地说道:“陛下,现在渭阳县的县令不是那沈临川,渭阳县夏季刚遭了水灾,沈大人不想着安抚百姓,到想着弄这些奇巧的东西进贡给陛下,博陛下喜爱,这……” 景和帝摆了摆手,“不是沈临川贡过来的,是老师让人送过来的,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老师说叫红薯,是沈临川从外地引种过来的,今年渭阳县一家都种了一亩,一亩都收上四千来斤。
”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殿上热闹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又纷纷围着那一筐子红薯看了起来。
“怎么可能,什么庄稼能收上这么多斤。
” “是呀,简直是闻所未闻。
” “陛下,这可是真的?那沈临川可有夸大之嫌?” 景和帝也从高台上走了下来,“老师亲自看着秋收的,老师说得,难不成你们怀疑老师信口雌黄?” 听说是余大人说的,众人这才信服了,“陛下,这简直是我们大丰的福祉呀!” “是呀,有了这红薯,那老百姓就能少挨饿了。
” 景和帝也很是高兴,“老师说了,这红薯藤蔓嫩的时候也能当菜吃,红薯晒干了还能磨成红薯粉,揉成窝头,收了红薯藤蔓也不浪费,磨成粉也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