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的绿色连成了一片。

     能坚持到秋收就行,到时候吃饱了就有力气做房了,冬日里也不用忍受寒冷的侵袭了。

     第146章 沈临川在田间地头忙活了一个多月,渭阳县下面的十五个镇他都走了个遍。

     原本有些镇令觉得沈临川年轻,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哪里懂这田间地头的事,见沈临川亲自挽着袖子下地,身上一点都没有那些当官的骄矜,心里越发佩服了。

     现在庄稼虽然种下去了,但村子里不少屋子还没有做起来呢,乡下绝大多数都是土坯茅草屋,没几家能盖得起青砖房的。

     那土屋子被水一泡,十家有八家都得倒的,好在朝廷每个月都会发上一些赈灾粮,搭着野菜吃也饿不死了。

     好在现在夜里也不冷,睡在外面也没事,有能力的人家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做房子了,没有能力的人家就先住在茅草棚里,一切都渐渐好了起来。

     第二茬庄稼种下去之后,沈临川也暂时能喘口气了,等到了秋收就好了,到时候能吃饱了,家家户户都有力气做房子了,冬天也不会受冻挨饿了。

     渭阳县的事不少,之前灾荒闹得厉害的时候,有的地方还起了匪徒流寇,虽然镇压下去了,但鸡鸣狗盗之徒也时不时发生。

     沈临川还要忙着捉贼,修整官道,断官司,只希望早早把渭阳县治理好了,能早早地把他家夫郎给接过来。

     罗青山和他离得近,两人时常互通书信,三阳乡那边的情况和渭阳县差不多,那会儿发水的时候,那边灾情还轻一点呢。

     罗青山很是高兴地和沈临川说,种下去的红薯长得极好,而且叶子吃起来细嫩软滑,虽然还没到九月收割的时候,但这会儿都已经暂时能吃个半饱了。

     沈临川看着罗青山的书信也很是高兴,到了秋收的时候,大家的日子就能好过起来了。

     京城那边他也和他家夫郎没断过书信,那边也一切安好,只是他想他家夫郎和小崽子想得紧,恨不得早早能把人给接过来。

     转眼到了九月,天也不那么热了,苞谷叶子已经黄了,红薯也长得把土都顶破了。

     田间地头又热闹了起来。

     沈临川穿着一身粗布短褐准备出城去城郊看看,还没出门呢就有衙役过来递名帖了,“大人,外面有位自称姓余的大人。

    ” 沈临川认识的姓余大人就一位,名帖还没打开看呢就快步出去了,外面果真站着余大人,只是穿着一身朴素的长袍,身旁还站着一位牵骡子的小童。

     沈临川快步迎了上来,“余大人。

    ” 余逢春拍了拍沈临川的肩膀,“你小子,瘦了,也黑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