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姜宁好奇道:“若两家菜品不一样,怕是那边的菜口味更新鲜。

    ” “蒸菜、炒菜和炖菜都有,有两位厨子,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招牌菜。

    ” 顾苗想了想道:“可我们也有啊。

    ” 姜宁轻轻蹙眉,他也不是专业做生意的,而且…… 他家那一片后来开农家乐的也不少,但只有他家生意最好,每逢周末、放假,预订早早就满了。

     这话他自然不可能说出来,不过市场的同类竞品,最后能让顾客满意,无非就那几样。

     服务态度、菜品口味、价格,还有习惯。

     东街那边的先天地段就好,比西街这边有消费力。

     西街这边显然,大家更喜欢去食肆里吃,还有那些小馆子里。

     “这样,我们弄一个优惠。

    ”姜宁停下筷子,“新品上的前三天,前三份咱们打个九折,这鱼每日限量二十份供应。

    ” 顾苗不解,“那这样一日进账不就少了吗?” 姜宁一脸意味深长,“怎么会?我说的是份,又不是斤。

    ” 一斤一百五十文,只卖二十斤当然进账少,只有三两。

     撇开成本,可赚不了多少。

     但一条鱼可不止一斤,少说两斤,也就够一两个人吃。

    来酒楼能点上招牌菜的,要么有钱,要么人多,可不得点个三四斤。

     这样一来,至少得翻两倍。

     “啊,原来是这样!”顾苗冲姜宁挤眉,“你可真行,那就按你说的办,明天就把牌子挂酒楼门口去,让伙计们吆喝起来。

    ” - 吃过午饭,姜宁和卫长昀又去了厨房一趟,尝过陈大厨第三次做的酸汤鱼,口感相似度已经有九成,便准备去买些东西,打道回府。

     走之前,姜宁想想,还是把戚远的事拜托给了顾苗。

     顾苗保证给他打听,便送他们到酒楼外,等他们走了才回去。

     “等会儿去肉铺?”卫长昀牵着驴车,“还是要去买点别的?” 姜宁跟他并排走一起,想了想,“肉是要买,再买点豆腐,给小小和小宝买包糖,还有你的笔墨。

    ” 卫长昀怔了下,“笔墨----” 姜宁扭头看他,眼底带了点促狭,“昨天我去叫你那会儿,就瞧见了。

    ” 那墨块只剩一小节,手指拿住,都快盖完了。

     卫长昀垂眼,也跟着笑了笑,没再拒绝。

     “心疼钱是好事,不过钱赚来不就是花的吗?今天可拿着尾款了。

    ”姜宁拍了拍腰,“不出意外的话,苗哥儿那卖得好,没多久就会再来找咱们买。

    ” 家里酸汤就只剩下一坛成品,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