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不一定一招鲜吃遍天下。

     朱氏深受礼教影响,从小受到的就是相夫教子、出嫁从夫的教育,哪能一下就想明白的。

     更何况,堂屋里还坐着两块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婶子,你愿意听我说几句吗?”卫长昀声音放低后,变得微哑,听在耳中就多了几分安抚的意味。

     朱氏看向卫长昀,显然是愿意听。

     “礼法纲常虽重要,却不及性命来得珍贵。

    ”卫长昀顿了一下,“既知并非良人,又何苦受累?” 朱氏鼻尖一酸,垂下头。

     她活了这大半辈子,到头来竟然还要两个孩子苦口婆心地劝她,只为让她逃离姜大志。

     “宁哥儿……” 朱氏忽地俯身,抱住姜宁,“宁哥儿,你爹他、他----” 姜宁探身抱住她,拍着背问道:“阿娘,你别哭呀,你跟我说,我替你出头。

    ” 朱氏咬着下唇,眼泪掉成了珠串似的,“姜大志那个不是东西的,在外面有人了,还倒打一耙,说是我在外边……是邻村的一个寡妇,去年冬天死了丈夫。

    ” 今天傍晚,朱氏正在家里做饭等姜宁和卫长昀,灶上的饭才蒸好,端着盆出来洗菜,就被闯进来的姜大志父子三人强行带走。

     盆砸在地上,菜洒了一地。

     她挣扎不过,只能被带了回来。

     回来后,姜大志就把她关在屋里,问她是不是在小河村跟谁好上了,这么不愿意回家来。

     朱氏一听,气得从地上爬起来挠他,却被姜大志打了一巴掌,跌了回去。

     一直到姜宁和卫长昀来闹,守着房门的姜万贯离开,她才能从屋里出来。

     姜宁猛地瞪大眼,扶着朱氏肩膀往后挪了挪,“等一等,阿娘你是说姜大志在外面有人?可有什么证据?” 卫长昀瞥见姜宁看来的目光,立即道:“若婶子有证据,那姜大志至少也要挨二十脊杖,或者入狱两年。

    ” 姜宁听后面上露出喜色,“阿娘,你是何时得知的?” 朱氏眼泪还挂在脸上,怔然道:“是有一次他说去地里干活,自个带了馒头,说晚饭才回。

    ” “晌午时,我想起家里的菜不够,便去地里摘,还给他带了一壶水,谁知他不在地里。

    ” 她以为姜大志是去哪儿歇着了,便问了其他人,却说今天没见到人来,是不是去别的地里了。

     朱氏知道姜大志就是来的这儿,道谢后揣着一肚子疑惑回家,却等到天黑姜大志都未归,一直到她都迷迷糊糊快睡着,才听到姜大志抹黑回来的动静。

     身上带着外边的寒气,还有一股胭脂水粉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