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泡泡机 作品

33

     姜宁点头,看向还站在那儿的朱氏,“阿娘,你回去再睡会儿,我们下午些就回。

    ” 朱氏答应好,却没立即进去,看着姜宁和卫长昀出了门,路上见不到身影了才回屋。

     春末的早晨,雾深露重,就从家到村口这一会儿功夫,鞋面和裤边已经沾了一层水痕。

     “二郎、宁哥儿,这呢!” 王三叔坐在驴车上,招手叫他们。

     俩人闻声看过去,一边应声一边走过去,把东西放在板车上。

     板车上放几个箩筐,是鸡蛋和鸭蛋,全是自家养的鸡,要送给镇上的一个员外家。

     姜宁把东西放好,问:“三叔,就您一个人啊。

    ” “老二病了,你婶子在家照顾他,我一个人去就成,反正是去送东西,顺道看看老大。

    ” 王三叔示意他俩坐好,“你们多久回啊?回来要是赶得上,我一路给你们捎回来。

    ” “还不知道,卖完东西估计都得下午了。

    ”姜宁挪了一下位置,让卫长昀坐旁边。

     卫长昀坐在靠外的板车边缘,扶着背篓,免得掉下去,腿一搭,把姜宁也给挡住了。

     “叔,要不赶巧,您就自己回,不用等我们。

    ” 卫长昀说了句,“子书这一阵没回来吗?” 他俩都坐好了,王三叔赶着驴车,不快不慢地往镇上去。

     驴车没牛车、马车来得快,不过总比走路好,在村子里能有头驴已经是令人羡慕了。

     “就是没回,所以我们才不放心,想着去看看,是不是在私塾碰上什么事。

    ” 王三叔叹了口气,“子书这孩子,就是容易钻牛角尖,心思又细,打小就这样,你还记得吧,以前你俩一块去二叔家上课,他被王栓挤兑了几句,好几天都不愿意去了。

    ” 小河村虽然不像坎子村一样,祖上都是亲戚,一个村大部分都是一个姓,可多少也沾亲带故。

     杨二爷是王栓爹的舅舅,王栓得叫一声舅爷。

     王三叔跟王木匠往上一背是亲兄弟,所以他俩是堂兄弟,跟王栓家出了五服,倒不算了。

     赵秋的母亲姓杨,按照辈分,赵秋得叫杨二爷一声舅老爷,跟王栓家不时亲戚,但多少有些关系。

     卫长昀跟他们都没关系,他家是外来的,没亲戚。

     关系近一点的,就杨二爷、王三叔。

     如今得算一个赵秋家,还是因为姜宁和赵秋的缘故。

     “您别太担心,说不定是这一阵学业重。

    ”卫长昀虽寡言少语,却不是不善言辞。

     他一句话,叫王三叔宽慰不少。

     旁边姜宁听着,不由想,卫长昀这几日在村里学堂代课的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