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白 作品

年代文对照组不干了 第50节

    再一了解价格,才首都红糖的三分之一:“这东西肯定好卖。

    ”虽说因为路费的原因,,要是运到首都来肯定不能像之前卖得那么便宜,但是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这个红糖的品质绝对是上好的那一批。

     听到张毓秀的话,郁竹觉得这一趟的成功率起码有八分了:“我还带了面霜,绣的一些东西。

    面霜是一个古方,我自己做的,绣品也是我之前做的。

    ” 张毓秀刚刚拿红糖的时候,就看到了一罐面霜:“这是你自己做的。

    ”一边说一边去把面霜拿了出来,敷了一坨在手上搓开,面霜很快就被吸收了,皮肤也变得湿润了:“不错不错,吸收性好,湿润度也高。

    ”就是这东西是儿媳妇自己做的有点麻烦。

     郁竹自己也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的:“这个好生产,不需要投入很多成本,要是看上的人多,回去就能办厂招几个人进行生产。

    不过我也就是试试,不管成与不成,后面的事儿都不准备插手。

    我是想着要是成了,也能增加几个岗位。

    ” 听到郁竹心中有数,夫妻俩也就放心多了,他们处在政治中心,对上层的风声是最敏感的,可是知道国内私人想经商那是天方夜谭。

     “刺绣也简单,能卖一点,让她们赚点小钱补贴家里也是好的。

    ” 张毓秀和向利国算是看出来了,郁竹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本来以为她是不喜欢妇联才去商务局的,现在看来倒是他们猜错了。

    这不,都到了商业局了心心念念的就是增加就业岗位,还都是些女生就能干的活。

     年轻人有想法,家里人能支持肯定就支持一下。

    不过之前向青柏是没享受到这个待遇的,一是他本身好强,二是早些年像利国和张毓秀也没有溺爱孩子的想法,也就是这些年年纪大了心软,对孩子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能搭一把手就搭一把手。

     现在对郁竹这么好,也是一种弥补心理在。

     “你把展会或者招待所的地址留给我,到时候有合适的人选我带过去看看。

    ”出来公干,今天能来找他们两个老人都是意外之喜,张毓秀可不敢想郁竹还能来第二次。

     “后面几天是不是要忙起来了,今天让小王开车带你天安门玩会怎么样?” “好啊,爹娘,你们和我一起去呗。

    ” “你去玩吧,让小王顺路接上你朋友一起,我们年纪大了,就不和你一起去了。

    ” 郁竹蹭到张毓秀旁边:“别啊,娘,我们去天安门那边拍个合照给青柏哥带回去呗,他都好久没见你们了。

    ”之前想过年回来,现在她都见过父母了,今年回不回来就不确定了。

     张毓秀哪里经历过小辈这么撒娇,不管是向青柏,还是后面收养的两个孩子,到她身边的时候年纪都大了,不爱做这些小儿姿态。

     而且郁竹说的要拍照给向青柏看这个要求她也没办法拒绝,偏过头:“老向,咋们好久没去过天安门了,要不一起去怎么样。

    ” 向利国没说反对的话,那就是默许了。

     “我先去借个相机。

    ”既然要拍照,相机可不能少,张毓秀年轻的时候家境富裕,也是玩过相机的。

     现在她不玩了,大院还有其他人玩,去借一个还是轻轻松松的。

     张毓秀出去没多久就借了台相机回来:“走吧。

    ” 王胜利已经把车开了过来,向利国主动去坐了副驾驶,郁竹挨着张毓秀坐后座。

     车子一路前行,从小砖房,到四合院,再往内,就到了天安门。

     沿途张毓秀不断给郁竹介绍两边的风景,她有遗漏的,向利国就给补上。

     等到了目的地,张毓秀先给郁竹拍了几张单人照,然后王胜利又帮他们三人拍了好几张合照。

     “等照片洗好了,我给你寄过去。

    ” “好啊。

    ”郁竹从上车以后,眼睛就没停下来过,看什么都是新鲜的。

     这会儿更是眼睛都睁大了,她看到了几个外国人。

    他们从她身边走过的时候,嘴里嘀咕着她听不懂的话。

     张毓秀看见郁竹疑惑的眼神:“是不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 郁竹点头,这要是国内的语言,不管是哪儿的方言,她都能觉得熟悉,可这外语还真的没学过:“娘,你能听懂啊?” 张毓秀摇头:“我也听不懂,这几个应该是俄罗斯的,我们之前学习的英语,现在用得少了,也忘了个七七八八了。

    ”以前大家留学更多去的是欧洲,美国和日本。

    学习的也是英语居多,这几年就不一样了。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俄罗斯的语言渐渐兴起。

     这时向利国突然说道:“外国人对中国的绣品比较感兴趣。

    ” 像是红糖面霜之类的,外国人自己就有,她们不感兴趣,反而是中国的刺绣,她们不擅长,愿意花些小钱买来当装饰品。

     向利国点亮了郁竹的想法,卖给外国人这个可以列入以后的计划表里。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