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时前酒店大堂里有小孩在唱《红鼻子驯鹿鲁道夫》。

    圣诞节都已经过去一周了。

     “你好,鲁道夫。

    ”朱莉把烟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看着我。

    不知道为什么,她让我想起伊尔莎。

    最近几年我经常在陌生人脸上发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熟悉线条,从他们的眼睛里看见另一个人的眼睛,这是疲惫的征兆,我从老兵嘴里听说过。

     “德国人,我猜?”朱莉继续说,把书签放进小说里,合上,收进手提包。

     “对。

    ”我说,“原谅我的口音,我近几年才开始学英语。

    ” “我觉得你已经说得非常好了。

    ” “谢谢你。

    ” “如果你是在夏天过来的话,对英国的印象应该会好一些。

    至少不会是,”她冲窗外的大雪和车厢里昏昏欲睡的旅客打了个手势,“这样的。

    ” “可惜我不能选择自己的假期。

    ” 我们就这样继续交谈了一会。

    陌生人之间的闲聊,像掠过湖水的飞虫,轻轻触碰发亮的水面,从不深入。

    十分钟过去了,然后是二十分钟,一个穿着制服的列车员匆匆走过,往车头的方向去。

    过道对面那个歪着头打鼾的男人被脚步声惊醒,发现车还没有动,低声抱怨起来。

     “那么,鲁道夫。

    ”朱莉摁熄烟头,叠起双手,她戴着戒指,细细的一圈金属,花冠状的底座紧抓着一小颗蓝宝石,“是什么让你在这种天气里非去布里斯托不可呢?” 这应该是她一开始就想问的问题,只是碍于礼貌,仔细铺了一层关于天气、旅行和英格兰地理的软垫,才终于抛出来。

    我花了一分钟思考该怎样回答,最后决定说实话:“我去找某种东西,但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也不确定能不能找到。

    ” 我的临时旅伴高高挑起眉毛,仿佛我刚刚抛给她一个烫手的铁球,而她不知道怎么才能接住。

    最后她摊开手,看着我的眼睛:“这世界上的所有人难道不都过着这样的人生吗,大哲学家?”没等我回答,她笑起来,取出第二支烟,用火柴点燃,“有朋友在那边接你吗?” “不,不算是朋友。

    我给她发了电报,她不介意我拜访,如此而已,她不会去火车站接我的。

    事实上,等我到了布里斯托,也许已经太晚了,明早才能见到她。

    ” 朱莉从喉咙里哼出一个拖长的单音节,露出了然的笑容。

    她肯定以为我是去见女朋友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但我不打算向陌生人解释来龙去脉,就让她这么以为好了。

    朱莉沉默地抽着烟,我们两人都看着窗外的风雪。

    天空暗了一个色调,被乌云遮住的太阳很快就要熄灭了。

     火车突然又震颤了一下,鸣笛,悠长的呜咽声,车轮与铁轨摩擦,尖细的吱吱声过后是有节奏的轰隆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