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波海苔 作品

35

    来水声,有男生在敲他这扇门,不耐烦地催促里面的人快点。

     顾以诚在输入框里用法文写了句没关系,把手机藏回校服上衣口袋,收起多余表情,推门匆匆出去,留下方才的男生在背后骂骂咧咧。

     他甚至不记得这是母亲第几次失约。

    他不断试图从虚无中抓住一点微弱的希望,反复落空。

    或许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个荒谬的错误。

     他从亲戚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勉强拼凑出了父母当年的故事,他自己也是这谈资的一部分,活在那些冷眼和讥笑中。

     - 青年那时候刚刚硕士毕业,从美国回到老家燕城,时差还没倒过来,母亲便推他去和相亲对象见面。

     对方是个燕大博士,不出意外毕业后会留校任教。

    青年彼时年轻气盛,又有出色外貌做资本,觉得这种一身书卷气的姑娘太寡淡,简单吃个饭便把人送回家,转头约了朋友去酒吧。

     在那里,他的视线穿过昏暗光线下的男男女女,停留在吧台边风情万种的金发女郎身上,于是端着绅士风度走上前,请她喝了一杯。

     青年的父母得知他们恋爱后,态度强硬地表示反对。

    他大概是按部就班过了太多年,那时候忽然有种迟来的叛逆,非要和一见钟情的女友结婚。

    他同父母争吵无果,两人索性私奔去了法国。

     听起来像部电影的开头,现实却将浪漫滤镜击得粉碎。

    爱情毕竟不能当饭吃,孩子出生之后,青年迫于生计,带着妻儿返回燕城。

     顾以诚的祖父母毕竟心疼儿子,不舍得和他彻底翻脸,但并不待见法国儿媳妇,连带着对名义上的孙子也看不顺眼。

    顾以诚的母亲是个模特,工作时间不固定,父亲要继续读博,他小时候基本都是育儿嫂在照看。

     这对年轻夫妻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恋爱时浪漫至上,婚后却不得不面对鸡毛蒜皮的琐碎,荷尔蒙催生的激情褪去,文化代沟和观念差异暴露无遗。

     顾以诚四五岁的时候,经常听到父母用英语混杂着各自的母语吵架。

    他当时其实不完全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但小孩子对于情绪很敏感,察觉到那是风雨欲来的前兆。

     加上总有幸灾乐祸的亲戚见到他便会逗几句,说你妈要扔下你啦,导致那段时间顾以诚晚上听到一点响动就会惊醒,蹑手蹑脚地爬下床,看到隔壁房间的母亲还在,才放心地回去睡觉。

     但母亲还是在他六岁的某天,拉着一个行李箱离开了。

     临行之前,小男孩拼尽全力抓住她的衣服,哭着用法语一遍遍重复:妈妈,不要走。

     他已经不记得母亲当时的表情。

    印象中她只是俯下身亲了亲他,说有时间我会来看你的,便头也不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