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回事! “吃吃吃,你想吃哪天不能吃!”温颂年理不直但气壮,“这是我六级努力了这么长时间,段景琛奖励给我的,你为什么非要今天跟去吃!” 舒一帆眉头微皱,只觉得这中间的逻辑莫名其妙。

     但是他也确实不差这一餐麦当劳,所以又自动把话题绕回到了正事上:“学长,那你要用今晚的影棚吗?” 今年来教人像摄影的老师上课方式有些特殊。

     她没有花时间教同学们“你应该用什么样的灯位,拍出什么样效果的人像照片”,而是花了三节课的时间,用国内外优秀人像摄影作品,详细向所有同学介绍了“为什么这些照片会被业界认为拍得很好”。

     在如今的时代,摄影这门艺术已经没有任何门槛而言了。

     一个人只要能找到好看点的模特,甚至不用特地钻研构图和光影,随手一拍往往就能很轻易地拍出几张人物精致的照片。

     但在专业平面摄影的行业内,人物精致远不等于图片优秀,大多时候那只是乘了“好看模特”的东风。

     真正有能力的摄影师是不会让模特去决定一张照片的上限。

     相对的,一张优秀的人像照片哪怕不精致,也要让浏览的人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位按下快门的摄影师启发了模特的某种情感,甚至是某种思想观念。

     这种评判人像照片的标准,要远比模特的头发是否蓬松,脸上有没有雀斑瑕疵,衣服是否显腿长等等要来得抽象许多。

     所以在帮助班上同学们清晰意识到这点之后,教授这堂人像摄影课的老师便直接安排他们开始实践拍照了。

     原因很简单,毕竟在这种抽象的要求之下,不论是死板的要求构图、色彩搭配、光影,或是任何一种照片构成元素都是没有意义的。

     只要学生们有想法,并且能用自己的方式将想法清晰的表达出来,那就都可以被老师无条件接纳。

     而老师的作业要求也很简单----中期六张室外拍摄的人像照片,后期六张影棚内拍摄的人像照片,统一在学校考试周结束之前上交。

     介于摄影专业除了大二这门世界摄影史,其他的课程都没有设置考试,这就相当于老师给同学们多宽限了一周的时间来拍照片。

     但这看似给足了学生们自我发挥的空间,其实也变相地压缩了他们想借用时间不够来偷懒的机会。

     不过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目前大三摄影系的所有同学,几乎都把本该是课程末的影棚人像作业提到前面来拍----为的就是能腾出课程时间提前回家,或者赶在考试周之前一边旅游,一边想办法交上那六张室外人像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