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年少的帝王,目光沉沉在众臣之中扫过,后在长乐的搀扶下,缓缓进了朝殿。

     “前淮南巡抚,陈氏康成何在?” 陈康成,便是上次负责淮南灾民安抚、彻查贪官盘剥灾粮一事,最后声称被“万民夹道欢送”的那个淮南巡抚。

     段长川这一声质问,是带着怒气的。

     朝殿里本就安静又空旷,这一声下去,甚至还带着回声。

     各个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约而同地噤了声。

     陈康成看看左右,后从群臣之中站出。

     不卑不亢地下跪,道:“老臣在,陛下有何吩咐,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那模样,看起来像极了忧国忧民的肱骨忠良。

     少年一声冷笑:“是吗?” 而后从长乐手里接过昨日戎武带回的那一叠书信,啪一声甩到他面前:“这就是你说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吃里扒外的东西!你是对朝廷、对百姓赴汤蹈火吗?你是为了你府里花不完的银子、娶不完的妾室赴汤蹈火吧!戎武将军何在?上殿觐见!” 一叠已经泛黄的书信、一句戎武将军何在。

     霎时间,满堂哗然。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门外。

     “宣戎武将军,朝堂觐见!” “宣!戎武将军朝堂觐见!” 在殿外高高低低的通传声里,一身风尘的人,身披铠甲地走来。

     进门后便恭恭敬敬地单膝跪到了天子面前,道:“臣,戎武拜见陛下!” “说吧,你在韶关、淮南都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给朕这满朝的官员,好好地说一说!” 少年帝王说着,双眸睥睨阶下的所有人。

     戎武便双手抱于胸前,沉声道了声“是”,把这一个多月所查、所听、所见,一一讲了出来。

     “臣在韶关遇袭,后一路去到了淮南,误打误撞,听当地百姓称,根本就没有什么万民夹道欢送。

    是官府发了通告,但凡过去演戏的,都会赏一顿饭吃。

    淮南的百姓饿了一个冬天,灾粮没见到半粒,就只望着他们赏的这一顿饭活一命,都是不得已才过去的。

    ” “也根本没有什么万民齐哭,不想让陈大人走。

    他们只是在哭自己,没遇见救国救民的青天老爷。

    ” “在淮南城,东边的山上,有一个万人坑。

    臣将其中的尸骨带给了大理寺的仵作,仵作说,尸骨死去的时间就在去年的冬月。

    那万人埋尸坑里,有足足三万余人。

    臣以性命担保,所言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