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少年享受地坐到榻上,随手拿了大臣呈上来的折子看起来。

     到了夏日,富庶的鱼米之乡正值丰收之际,大臣们请安的折子都是喜气洋洋。

    淮南一带瘟疫已经处于尾声,水患之事有新晋的状元郎主持,也很令人放心,所以他心情也是分外放松。

     段长川遇见想回的折子便回几句:朕甚安。

     不想回的,便直接放回去。

     如今他怀着身孕,本就易劳累,在这些琐事上便未再为难自己。

     “陛下,御厨呈了消暑的红豆莲子羹过来,加了些冰块,您尝尝?” 正看着折子,长乐端着一个青花瓷碗过来。

     红豆的香味,在燃着安神香的大殿里,显得格外的香甜。

     段长川立刻坐起身来,接过碗勺吃了一口。

     熬得甜糯的红豆,银耳都熬出胶来,莲子也甜香软糯,只吃下一口,便觉得整个人清爽了许多。

     “陛下可还喜欢?” 长乐见他神色放松,弯着眉眼问。

     少年嚼着莲子点头:“不错,朕吃着很清爽。

    这几日外头可有什么新鲜事?” 小太监眼里的笑意更大了:“陛下喜欢就是天大的事!” 后话锋一转,道:“不过说到这新鲜事,最近外头还真有一件,最近盛京出了位可厉害的说书先生,日日在盛京城里讲书。

    听说,从淮南的贪官藏尸案开始说起,一直讲到此次淮南的瘟疫。

    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就跟亲身经历过似的,已经连着讲了三天了,京城的馆子里,好些人在听。

    ” 听闻有人竟然在说淮南的书,段长川顿时来了兴致:“说书的先生?他都说了什么?” “奴才也是听张德海说起的,第一日讲的就是陛下以接洽淮南刺史为由,派了大将军去往淮南。

    ” 长乐说着,轻咳两声,模仿起说书的腔调:“说起咱们这位刚刚年满十八的圣上,突然有一天要派大将军前去接洽淮南刺史,此话听来稀不稀奇?各位看官先别急,容我细细道来。

    先说说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