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贝壳 作品

第27章

    这几年,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人干活,再不是大锅饭了,大家都肯下工夫了。

    他们家里,分得了十几亩的田地,种的小麦,一季可以打上五六千斤,除去上交的公粮,还有三千多斤。

    秋季还有玉米、芝麻、黄豆、红薯的收成,风调雨顺的时候,家里什么粮食都有,可以天天吃白面。

    家里又养了猪、牛、羊,到了年关,杀了一头猪,除了卖给别人的,光是留下的猪杂、猪头肉,就有几十斤。

    当然,为了迎接孩子回来,还留下一条猪后腿,少说也有四五十斤重,今年这个年,是老汉长这么大,最感到高兴的。

     王一鸣看到父亲,忙跳下自行车,从兜里掏出了早准备好的“大前门”香烟(这是那个时候比较时髦的牌子),掏出一支,递给父亲,说:“爹,换这个,这个好抽。

    ”说完递给爹爹一支,然后依次向旁边的男人们分发下去,见到一个,根据他们的辈分,称呼他们“大哥、叔叔、大伯、爷爷”。

    见了女的,也不忘称呼她们“大嫂、婶子、大娘、奶奶”。

    这是礼仪,在外面工作的人,一旦回到村子里,要更加懂得人情世故。

    见了年长的,要懂得主动打招呼,要不然他们会在背后骂你,说你刚出了三天门,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也不能说普通话,要说家乡话。

    邻村的一个当兵的,刚出去一年,回到村子里和乡亲们说话,讲的是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就被乡亲们笑话了好几年。

     第四章(20) 折腾了一整天,终于回到了家里。

    半年没在家,王一鸣看到家里的变化还是挺大的。

    新盖了两间偏房,墙壁还是用白灰粉刷的,白白的,墙壁上贴着几张年画,还挂着一些明星的挂历。

    地上还铺了红砖,地面上一干二净,里面放着一张宽大的木床,上面是新做的被褥,新买的床单,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为王一鸣和于艳梅准备的。

     堂屋虽然还是那四间瓦房,屋子里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报纸,一看就是新糊上的,房顶上显然也已经清扫过了,那些平常里悬挂着的脏东西,也不再晃晃悠悠的,做出摇摇欲坠的样子了。

    桌子也擦得干干净净,显然这些都是弟弟妹妹们的杰作,为了迎接哥嫂的到来,他们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到了家里,还没顾得上吃饭,于艳梅就打开了旅行包,一件一件,分发她为大家准备的礼物。

    两个妹妹,一人得到了一条羊毛围巾,长长的,大红的颜色,蓬蓬松松,厚重得很,一看就是上等的好东西,在县城里都买不到的,只有城里人,才能有这样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