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桌话事。

     想来燕王自己也清楚国库亏空的危险,否则以他那少年心性,递折子的那些官员,早被他杀鸡儆猴了。

     燕王引而不发,并非只是想震慑梁党,而是目前确实时机不对。

     换而言之,梁侯怕燕王,燕王,目前也怕梁侯。

     这是梁侯现如今最大的筹码。

     可问题是一旦用了,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通敌叛国,那可是诛三族的大罪。

     以燕王的性情,一旦渡过难关,此仇不报,他就不是那个扬鞭一指,便叫十万鞑靼铁骑退避百里的大齐战神了。

     到时候就算三皇子已经登上皇位,勉强能保住母族梁侯,也未必能保全卫东延的党羽。

     蔡青之有点后悔今天一起来侯府议事。

     他是万万没想到,梁侯真敢用这“下下策”,而他自己准备的逼宫之策,此刻再提出来,就像是劝梁侯收手。

     这可就犯了大忌了,他知道通敌的密谋,若是失去梁侯的信任,能不能活过三皇子登基,都是未知数。

     此刻,梁侯卫东延一直闭着眼睛,凝思不决。

     皇帝驾崩,他的贵妃妹妹便没了实际价值,三皇子不登基,卫家最多也只是缓慢衰败。

     错就错在梁侯没想到,燕王会一心拥护小太子即位。

     燕王自身没有称帝的兴趣,这是朝中众所周知的“秘密”。

     否则凭借仁宗皇帝对燕王的偏爱,先帝压根没有机会即位。

     朝中元老都知道,燕王作为过继给前皇后的儿子,原本算是嫡长子,皇位是他自己放弃的。

     而先皇是燕王的嫡亲兄长,这兄弟俩自幼不睦。

     照理说,燕王对兄长最宝贝的嫡子,应该也不待见。

     梁侯起初让三皇子多次向燕王表忠心,燕王没有任何排斥之意,这才导致梁侯误判了局势,踏出了争储这一步。

     一步错,步步错,越陷越深,覆水难收。

     燕王的作风,梁侯心里清楚,难保不会秋后算账。

     再这么让燕王按兵不动地僵持下去,一旦等下半年的赋税收上来,燕王就再无把柄给他拿捏了。

     到时候若是没有三皇子称帝保他,燕王算不算帐,梁侯无法预料,更无法控制。

     他不是个愿意把生死寄托于别人掌心的人。

     可是,引鞑靼滋扰边疆,实在太过冒险,若是被发现有人在关口动了手脚、通风报信,一步步追查,梁侯未必能完全洗脱干系。

     “此计还是太过冒险了。

    ”梁侯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边疆的百姓,也才过了两三年安稳日子,我也是……于心不忍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