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安安,怎么又是半夜才到?”冯玉贞快步走向站着的女儿,到跟前,先是愣怔了片刻,女儿竟比她要高多半个头了。

     去岁还只是高出半指呢。

    冯玉贞如今想摸摸她的脸,都要抬高胳膊去探了。

     只好退而求其次,拉起对方的手。

    掌心发凉,她蹙起眉,吐出柔软的斥责:“我方才远远便瞧你穿的少,手这样凉,快随我进来罢。

    ” 冯玉贞甫一出现,冯喜安的眼睛便定在她脸上。

    她轻唤道:“阿娘。

    ” 她攥住冯玉贞的手,由她牵回温暖而明亮的屋里去。

     这间从前属于她和阿娘,现在属于阿娘和另外一个人的屋子。

     从岭南搬回来后,碍于这间宅子实在太小,崔净空住进来后便显得捉襟见肘了。

    之后两年陆陆续续扩建了一倍,以供奴仆与偶尔上门拜访的客人所用。

     正房的陈设一如从前。

    除了西面摆置了几个盆栽,并非那些名贵的花草,多是冯玉贞见之欣喜,从山间或是路边挖出来,移栽于盆中,放屋内,驱散秋冬的沉闷之气。

     来到桌旁,两人挨着坐下后,冯喜安总算牵了牵嘴角,流露出一抹笑意,适才道:“田伯来得早,前日午后我们便出发了,傍晚突降骤雨,直到今日上午才重新启程。

    ” “赶了一天的路,担心着凉。

    ” 冯玉贞一面听着,一面伸手触碰桌上的茶壶。

    壶身还是温的,她倒一杯温水,推到女儿面前:“先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饿了吗?我去给你下一碗挂面罢。

    对了,怎么没见凝冬?赶明儿叫她去看看李畴。

    ” 凝冬是李畴的小侄女。

    当年北方大疫,凝冬一家自北向南逃难,赶来投奔李畴。

    只可惜大半都不幸染疾,折在途中,徒剩她与一位兄长侥幸撑着一口气,由李畴及时接回来。

     后来喜安要出远门念书,身边很需要一个忙前忙后,帮衬左右的助手,李畴便及时推了凝冬上来。

     冯喜安乖乖拿起茶盏,她很安静地听着母亲的絮叨,并不如寻常这个岁数的半大少年一般觉得烦扰。

    相反,由于这些时日自她十二岁起便太过稀少,因而格外珍惜。

     她望向冯玉贞,相比儿时,她并没有衰老许多。

    岁月很是优待她,只有嘴角与眼尾在浅笑时泛起一些微小的纹路,面容依旧白净,皮肤于烛光下泛着细腻的、红润的光泽。

     无论面对的是下仆抑或是官员,她待人一贯的和顺。

    好似被这些逝去的年月温养得成了一块暖玉,光是打一个照面便觉得十足令人熨帖。

     冯喜安耐心地听冯玉贞说完,一条条回她:“凝冬先回屋烧水去了,我明日便放她回去探望两日。

    阿娘不必担忧,里衬套有一件贴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