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所幸崔净空并不着急。

    他清楚冯玉贞的本性,却偏要演一出戏要展示自己的诚意。

     故意掏摸出几个铜板递给她,说是给她的报酬。

    冯玉贞臊得脸都红了,把两只手背到身后,嘴里只会一味重复道:“我不收你的钱!” 再逗下去只怕要跑了,崔净空才假模假样收回铜板。

     是去是留,崔净空心里自有一番狡辩。

    开春后,冯玉贞似乎没有了要来的理由。

    可是之后又不止一个冬天,再说她手艺灵巧,做什么都利索精致,成衣价贵,于制衣做鞋方面是一把好手。

    总之,留她仍有几分利处。

     衣料不能拿回冯家裁,叫冯玉贞爹娘看到,只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她接下这桩差事,还是三五天地去崔净空那儿忙活。

     说着是去裁衣,却远比在家当牛做马舒坦得多。

    她光临那个山洞里,别的什么也不必操心。

    自有崔净空替她砍柴捡果,她安安生生坐在那儿就行。

     加之崔净空捉野食的本事出乎意料的高明,她无论如何推脱,一个月总能跟着他吃上两三回烤鸡烤鱼。

    半年下来,小姑娘养得愈发莹润,鹅蛋脸上也生出了两团软乎乎的腮肉。

     四月,靛青的短打就穿到了崔净空身上,简单利索。

    冯玉贞绣工扎实,特意为他在衣角精心绣了几支青竹。

    少年身姿挺拔,脚上踩着草鞋,全身上下的穿戴无不出自冯玉贞之手,而他另一双崭新的布鞋也正在冯玉贞手下钩纳。

     少男少女的交往潜移默化地延续下来,无论双方各怀有什么样的目的,短则三四天,长则六七天,一个月下来总能见三四次,碰头哪怕不干别的,单是聊会天也好,两个人所相识的同龄人只有彼此而已。

     然而,风平浪静的日子只持续到了这年的九月末。

    女孩在一个午后离开,之后再也没有踏足过那个洞穴。

     整整一个半月,崔净空不见她的身影,不告而别。

     * 尽管知道冯家在何处,崔净空却并未有动身去寻她的念头。

     时至立冬,少年窝在山洞深处,只听见雷声大作,卷着萧瑟寒意的冷风吹进洞穴,吹灭了他身前微弱的柴火。

     他并不去添柴,昏暗的山洞里,除了呼啸的风声,唯有铜钱碰撞的清脆声响,他的指腹缓慢摩挲着钱袋上细致的针脚。

     崔净空对冯玉贞的离开早有预感。

    他对这一天的到来并不震惊,只是厌憎逐渐变得永无止境的等待。

     这种等待的目的全然背离了他的初衷,以他平生所见所闻,尚且不能通晓其中关键。

    无力参透的厌憎感也渐渐从等待本身蔓延到了他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