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而且事情已经发生,杨知府也是为了其他更多的百姓,他们就算心中再有悲愤不甘,能做的也只是去拜祭一下村民,聊表一下心意。

     只不过等他们去打听村民们的坟冢在哪里的时候,却惊讶的得知根本就没人什么坟冢。

     竟然根本就没有人去给他们收尸,所有人都被烧成了灰烬,骨灰早就被风给吹没了。

     想再细问官府为何没有给村民们收敛,被问到的人全都避而不谈有什么洪水猛兽一样。

     胡康平敏锐的察觉其中的不对劲,仔细查探了一番,惊愕的得知村子被烧之后,原来属于三个村子里的近万亩良田都被杨知府等一众官员给瓜分完了。

     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富饶,商业繁荣,这里的每亩田至少能卖到二十两,但往往都是有价无市。

     许多达官贵族都想要在金陵买上一两个庄子。

     只可惜金陵的百姓也是知道土地的重要,而且多数是祖产,轻易不肯变卖。

    这样许多想在金陵买地的人只能望洋兴叹。

     三个村子被毁,空出的近万亩良田,那得是多大的一笔银子!全都便宜了那些官员。

     再联想周围村庄百姓面对此事的古怪态度,和杨知府对三个村子的漠视,胡康平有理由怀疑其中有什么猫腻。

     因此接下来他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和胡康乐暗中查探。

     没想到这件事还没查明,却让他发现了更糟糕的事情,金陵多年没有发过洪灾,但朝廷每年都有拨下银两去修建河堤。

     可他们却发现河堤坑坑洼洼的,已经年久失修到只有要多来几场暴雨,就有被冲垮的危险的程度。

     而且今年的雨水渐渐变多,早已经入秋了,雨水也没用减少多少,据有经验的老农猜测,只怕到了冬天还会下更多的雨。

    有可能会发生洪涝。

     胡康平也曾经去求见过杨知府,询问河堤一事,被杨知府用金陵不可能有洪灾,老农的猜测都是无稽之谈,百姓在其他方面更需要银子云云,给敷衍过去了。

     胡康平若是再想要深究,就收到了杨知府和其他官员明里暗里的威胁。

     胡康平并不是鲁莽之人,心知自己只怕触犯到某些人的利益,明智的选择是明面上放弃查探,认真读书准备考试,私底下和胡康乐悄悄打探消息。

     直到前些日子,院试过后,终于让他有了眉目。

    这其中胡嬷嬷还出了不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