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午饭依旧是咸菜、鸡肉和杂粮饭,今天日头好,饭后高粱已经差不多晒干了,秋华年和两个孩子一起把干燥后变轻的壳筛出来,将去壳谷粒装进袋子,又剥了两斗玉米粒,费劲地拎着它们出门。

     “华哥儿,这是干嘛去呢?”路上有人和秋华年打招呼。

     “去族长家磨点高粱面和玉米面。

    ”秋华年笑着回答。

     “磨面才带这点粮食?”问话的妇人不解。

     借用石磨和骡子是要付钱的,磨的少了不划算。

     四斗的粮食虽然少,也有个三十来斤,秋华年现在的身体缺乏营养,有些虚弱,走了一阵路就拎不动了,他把装粮食的袋子放在路边的石头上缓一缓,和路过的村人们闲聊。

     “我磨高粱和玉米,是为了给九九和春生做糖吃。

    ” “先磨这些,做成功了再多弄。

    ” “到时候嫂子记得来我家吃糖。

    ” …… 不长的路程秋华年走了十几分钟,边走边聊,放松的像是去郊游。

     赵氏素日在村里横行霸道,大家乐得看她吃亏,凭借昨天拿刀吓人的架势,秋华年在村里出了名,看到秋华年的村人们都乐意和他聊几句。

     不出意外,今晚睡觉前,全村人都会知道杜宝言家的华哥儿要用高粱和玉米做糖。

     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他要么是得了失心疯,要么是故意这么说和赵氏较劲。

     秋华年确实是故意的,先让别人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做,再冷不防地做出来,事情才能传播到更大范围,这是秋华年做博主时的经验之谈。

     简单来说,就是宣传造势。

     族长家在村口,盖了十几间瓦房,院墙都是青砖砌的,看上去十分气派。

     石磨放在院子外面的果园子里,整个村子只有族长家和杜宝泉家有石磨和拉磨的骡子,村人们想磨东西,都得去这两家花钱借用。

     杜宝泉家的在村里那么横,是有底气的。

    她家如今是杜家村数一数二的富户,大女儿嫁给了县城一家布料铺子的掌柜,二儿子在县城的县学读书,说不准过上几年,全家都会搬到县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