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孟家就在清福镇,这几天宝仁天天送秋华年去镇上,孟福月时不时跟着回娘家串门。

     秋华年坐上车后,宝仁一扬鞭子,骡子小跑起来。

     骡子后面拉的板车没有车厢,只有一个底和两侧的扶手,下面垫着稻草,初坐时还感到新奇,坐久了就会觉得颠人。

     但无论如何,都比步行强上十倍。

     孟福月和秋华年的关系越来越好,一点都不觉得送秋华年麻烦。

     毕竟华哥儿实在是太会做人了,只要搭车一定顺带塞点小东西,这几天家里小孩嘴里糖就没断过。

     虽然送人是族长亲口答应的,他们也愿意送,但一段关系有来有往才让人觉得舒心不是? 秋华年到镇上的纸笔铺子,把背篓放下,店主王诚已经准备好了纸笔和几色颜料。

     “每年清明前后,都是祭纸卖得最好的时候,哪怕再困难的人家,也愿意买点好东西,求祖先保佑。

    ”王诚给秋华年说,“在县城里,讲究的人家看不上香火铺子批量印的祭纸,便会专门请人画。

    ” “但县里请人画画价格太高,少说也得五十文,很多人有心无力,这就是其中的商机了。

    ” “我不求你画的多好,只要比印出来的清楚就行,一张画给你八文,别嫌少,不是我自夸,这门生意得有门路才能在县城卖得出去。

    ” 秋华年点头,打量已经裁好的一厚叠纸,纸张用的是较为便宜的夹连纸,裁成和现代A4纸差不多大小长方形,画只需占三分之一的地方,余下留着让顾客自己写祭词和吉祥话。

     “东家需要多少这样的祭纸?”秋华年问他。

     王诚不明所以,“自然是越多越好。

    ” 他知道画画是慢功夫,所以只希望秋华年尽量多画一些。

     秋华年换了个问法,“今年清明你估计最多能卖出去多少张这样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