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差分毫。

     这给了底下人足够的时间来筹备应对,而不至于措手不及。

     不过今日却和往常不同,景熙帝用过午膳后,并不曾小憩,却召见了太子太傅王之琼。

     这王之琼是前朝老臣,曾任工部主事、都水郎中、参政、布政使等职,因前朝任兵部尚书时曾平定多地流贼以及藩王叛乱,而被先帝倚重,及至景熙帝时,又曾任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之职。

     景熙帝只得太子一个血脉,对太子自然悉心栽培,精心挑选三师,在经过诸般考量后,选了王之琼为太子太傅。

     太子四岁时便前往文华殿受教入学堂启蒙,待到八岁时,在早朝退后,便由太子出阁升座,由侍班侍读伴读,学天文地理,读诸子百家,兵书战策,并习字背诵。

     及至太子十二岁,景熙帝便太子太傅向太子陈述朝廷中发生的军国时政,要太子写出自己的见解,并由太子太傅进行批阅讲解,如此一来,太子自在日常朝政操练中有所长进。

     每个月两次,景熙帝都会召见王之琼,询问太子学问进展,也会听听王之琼对太子功课的看法。

     这是景熙帝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只是如今,景熙帝看着王之琼奉上的太子文章,良久不言。

     王之琼自然心知肚明,只是不好明说罢了,如今见景熙帝如此这般,只能道:“皇上,这是老臣庸愚,敦促太子不利。

    ” 景熙帝对此不置可否,只是随意将那文章扔在一旁。

     浮皮潦草的文章,可见太子写下这些文章时的心不在焉。

     之后景熙帝道:“朕选拔饱学之士,为太子侍讲侍读,经筵日讲,是望他讲经说史,徐扬德性,博古通今,可是悉心教导十三载,换来了什么?” 他这话说得极重,老臣王之琼连忙离座,跪在地上:“是老臣愚钝,有辱圣命,还请皇上恕罪。

    ” 景熙帝道:“王爱卿平身吧,太子是什么心性,朕这为人父者再清楚不过。

    ” 王之琼忙道:“陛下,太子秉性纯良,天资聪颖,为可造之材,如今一时心绪不定,实因年少浮躁,若悉心教导,聆听圣诲,假以时日,必能政务娴熟,不负皇上用心良苦。

    ” 景熙帝听此,却只是淡淡一笑:“爱卿先退下吧,朕想清静清静。

    ” 王之琼一时说不得什么,叩首拜退。

     不过退至门首时,停住脚步,又回来了。

     景熙帝:“哦?” 王之琼叹了一声:“陛下,身为太子太傅,老臣自知愧对皇上,无话可说,只是同样为人父者,老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 景熙帝面无表情:“爱卿但讲无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