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殊途同归罢了。

    ”公子淡淡一笑,“明光道宣称真龙救世,意欲何为,自不必想。

    ” 我说:“如此,朝廷不知么?” “朝廷?”公子道,“朝廷自是知道,不过不会现在动手。

    ” 我说:“哦?那是何时?” 公子道:“蝗灾安稳之后。

    ” 我看着公子,笑了笑。

     有时,我觉得若想放心离开,还是要早早将公子教得精明些才是,时日无多,甚有紧迫之感;但有时,我又觉得公子其实不须我教什么,生在贵胄之家,有些事他可无师自通。

     “霓生,”过了会,公子又道,“这些日子,我总想起史记中的一句话。

    ” “甚话?” “陈胜吴广起事之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我哂然,道:“公子怎想起这话?” “不过这些日子出门所见有感。

    ”公子停顿片刻,道,“霓生,我在雒阳时,便已知晓这蝗灾,不过不是从朝廷里知晓的。

    ” “那在何处知晓?”我问。

     “从荆州刺史邢绍处。

    ” “哦?” “年前,荆州刺史崔勉告老还乡,是我母亲出力,让邢绍当上了荆州刺史。

    ”公子道,“就在仲秋之时,邢绍送了五百金来,说是给我母亲的节礼。

    ” 我说:“知恩图报,自是应当。

    ” “邢绍出身清贫,就算为官之后也无多产业,五百金从何而来。

    他送礼之时,正是蝗灾正凶之时,朝廷除开仓赈济,还拨了万金筹粮。

    让蝗灾仍是肆虐,流民四散。

    我在来路上,问过好些流民,荆州各地都有,皆言不曾见过赈济之物。

    ” 我哂然。

     他并非信口胡言。

    其实我知道,凡是灾荒,朝廷并非束手旁观,只是每有赈济,总是先肥了一群官吏贵胄。

    这乃是朝中人人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