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有些不对付。

     只是在她被刘向东逼的不敢回家时,那姑娘也变相的提醒过自己。

     所以,在田宓看来,两人之间最多只是小女孩的幼稚嫉妒,算不得什么深仇大恨。

     后来田宓去了海岛嫁人,她则嫁给了心心念念的知青孙俊。

     再后来,两人就没了联系,本来也不是多好的关系。

     直到爷奶去世那一年,她才与春秀再次见了一面。

     春秀过得并不好,田宓一眼就瞧出来了。

     大约是出于善意,又大约是同为女性,从来都不喜欢管闲事的田宓多了句嘴,叮嘱她多看书。

     在田宓看来,左不过一句话的事情,又不用付出什么。

     说不定对方根本就不会听进去,所以她很快就将这事给忘记了。

     后来,大约是76年年底,听说她的知青对象孙俊回家探亲便再也没回来,那男人,不止妻子不要了,连两个儿子也不管不顾。

     其实这种情况不算少见,尤其是高考恢复以后,时代的悲哀。

     当时父亲田红星还没有退休,觉得侄女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儿子辛苦,被老姑求上门时,便想着给寻个工作,哪怕临时工也好。

     却不想,春艳自己拒绝了,她说不想,也没脸麻烦舅舅。

     在她看来,当年所有人都说孙俊不好,是她自己一门心思非要嫁,如今的苦果也是她该的。

     再加上,她心里一直惦记着表姐田宓叫她好好读书的话。

     便咬牙去城里找了孙俊办了离婚,回村子一个人种地养两个儿子,同时抽出时间,不断的复习从前的书本。

     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提前几年复习的春艳考上了省内最好的大学。

     从那以后,她就开始了每年都给田宓寄东西的习惯。

     用春艳的话来说,如果没有表姐的提醒,她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所以她得感恩,虽然都不是什么贵重之物,却是她真挚的心意。

     田宓不是个光进不出的,自然也少不得给对方回礼,这般有来有往几年下来,倒也处出了些感情。

     这一次也是,没有读研,已经开始工作的春艳给她整整寄了一大包礼物。

     并在信中说明,当年跑掉的孙俊不知道在哪个知青朋友口中得知,他瞧不上的前妻不仅没有因为他的抛弃黯然伤神,反而考上了一流的大学。

     如今还进入市政府部门,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

     反观他,家里的条件很普通,一大家子挤在三十平米左右的老房子里,睡觉只能打地铺。